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9*满井游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9*满井游记

  • 格式:  PPT
  • 大小:  2.21M    51张
  • 时间:  2015-04

《满井游记》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4《满井游记》PPT课件4《满井游记》PPT课件4《满井游记》PPT课件4
袁宏道
满井游记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
“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走近作者
文学常识: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为中坚领军人物,袁中道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文学主张:①反对盲目尊古,主张通变。袁宏道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②去伪存真,抒写性灵。袁宏道进一步指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③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缺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写作背景
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时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当时作者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如脱笼之鸟,感受着春回大地的气息。
文章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苗、游人欢欣、鱼鸟之乐,无不流露出喜悦之情。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1.swf
读准下列字音
廿( ) 偕( ) 燕( )
砾( ) 鹄( ) 靧( )
髻( ) 鬟( ) 鬣( )
茗( ) 罍( ) 蹇( )
浃( ) 曝( ) 呷( )
堕( ) 恶( )
niàn
xié
yān


huì

huán
liè
míng
léi
jiǎn
jiā

xiā

huī
再读课文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碎石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注)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仍然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的余寒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却不能够。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笼脱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美丽
译文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冰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才,方才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曾经
译文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潇洒地
译文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己亥年二月。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袁宏道
写北京早春气候特征的词语是:
余寒、犹厉、冻风、飞沙、走砾。
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名为“游记”,开头却写不得游, 是什么意图?
烘托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
欲扬先抑,为后文做了铺垫。
想游而不得出门,揭示出渴望出游
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的懊丧和
郁闷可想而知。
作者出游的时间、地点是:
时间:廿二日
地点:满井
满井,是地名。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三里,明清两朝是京城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得名。
总写满井的句子是: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写出游时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鸪。
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
满怀的喜悦之情。
哪句写水?哪句写山?哪句写田野?
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田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熟读课文,找出几句写景的话加以分析。
作者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景物
早春的特征,如写麦田用“浅”,第
一句中类似的词还有 、 、 。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
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写麦苗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
……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本文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 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 物。下列比喻句各属于哪一种?试略 作分析。
1.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麦田浅鬣寸许
以物比人,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

以物比物,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以人比物,写出了春山的娟净可爱。

以物比物,写出了麦苗初生的情景。
哪句写游人?哪句写动物?
游人: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动物: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这句起什么作用?
曲折、巧妙地表达作者对春景的喜悦之情。
用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的喜,表达自己心中的喜。
人的感情与景物水乳交融,把无形的
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曲折、巧妙而
韵味十足地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
喜悦之情。
分析鉴赏
在写景时,作者先用“广角镜头”
扫视一下大场面,大景象:“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然后依次分写
春山、春水、柳条、麦苗、游人、动物,
条理十分清楚。
这些景物中,有的是远景,有的是
中景,有的是近景,还有的是“特写”。
每一种景物都突出其在早春天气里的
特有景象;水的“清”,山的“明”,柳的
“柔”,麦的“浅”,游人的各种姿态。
动静结合,高下相属,光鲜悦目,色彩
缤纷,集中到一点,就是烘托了充满
大自然的春天的“喜气”。
总括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
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
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
未之知也。” 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明自己寄情山水的兴趣——无意在政治上进取,而要“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关于袁宏道寄情山水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
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他把做官看作是“猢狲入笼中”,曾说 “与其死于床第,何若死于
一片冷石也。”
写《满井游记》时,他任国子监助教,
虽然官务清闲,不像当吴中县令时“苦
瘦苦忙”“进退狼狈”,但污浊的官场仍
使他尝尽百暖百寒、乍阴乍阳的人间恶
趣。第二年他就告假回乡,过起隐居生
活。四十二岁时病逝。
写景方法
赏析
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一个“始”,一个“乍”,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写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韵;“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浅”,“寸”准确而生动。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白描: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可感。
一、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
听觉、 触觉等。
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补充:
辨析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 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一室之内
脱笼之鹄
倩女之面
郊田之外
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表示限定, “以”
表示修饰,“的”
表示修饰,“的”
表示修饰,“的”
表示修饰,“的”
舒缓语气作用,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