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高中作文教学>高考作文教案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27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
作者:


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

《考纲》的要求是:

1.能写记叙文、 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是高考写作一贯的要求。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属常用应用文体,符合要求。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符合要求。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

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

标准的内容及变化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2.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完美的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秀的文章是可以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文章是能够策划计谋的,合格的文章是必须着力维修的——虽为笑谈,实乃公理。

1.从给分习惯来看:

分值
桎梏
摆脱法

36分以下
硬伤明显,偏离题旨
纠偏,准确审题、定位

36—41分
中心不突出,结构混乱
强调中心,理顺思路

42—45分
充实内容,语言流畅
积累材料,磨练文采

46—51分
选材平庸,立意直白
精巧构思,思维拓展

52分以上
发展、创新


2.分项提高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审视高考病文

突出硬伤: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

2、单纯追求绕开主旨,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所谓“入题”是指文章的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结尾。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

5.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

6、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作者:


八戒:一戒审题马虎;二戒生套范文;三戒乱“掉书袋”;四戒强词夺理;五戒论据造假;六戒思想偏激;七戒用语幼稚;八戒情感做作。



[集中解决:审题]

一)思维误区: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

二)注意事项:一字一字读题,对关键词语(范围、性质、方向、程度,限制词、引导词、过渡词、主题词)应恶狠狠地读,并且划下来,一要弄清这些关键词的明确指向,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重点审视话题本身的那个词或句。

单独词语话题题目,要审视词语本身的范围、性质、方向、程度、语法结构,准确而全面地弄清词语涵义。词语组合或句子型话题,还要进一步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对立、因果、条件、承接,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具体:A、 理解话题含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

  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例如以“自信”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弄清“自信”的含义。“自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相信自己”,《辞海》释为“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一事当前,自己要有把握,有信心,坚信能有好的结果。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B、把握写作范围: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还以“自信”为例来看,我们已经知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C、辨明概念关系: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收与创新”等等,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3年高考要求以“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考生就必须扣紧“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行文。立意的方向可以是“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感情要服从理性”、“感情要接受理性的指导”,也可以是“感情的亲近有助于理性的认知”……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须平分笔墨,侧重于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都是允许的,但不能只写“感情亲疏”忽视“事物的认知”,也不能只写“事物的认知”忽视“感情亲疏”。

D、谨防话题转移  在作文中,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以一贯之。有的考生在议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去,再也收不回。例如,一考生以“门与墙”为话题写的《快乐的沟通》:

  乐观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个门。其实乐观者所说的门,就是沟通之门,理解、信任、默契之门,快乐之门。我想说:“我沟通,我快乐!”

  每个人都向往快乐,渴望快乐。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其实,快乐很简单,不用去学,不用去想,只要打败烦恼,不去追究鸡毛蒜皮之类小事的是与非;忘掉烦恼,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忘掉烦恼,以真诚的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忘掉烦恼,发自内心地去跳、去叫,去喊;忘掉烦恼,充满自信地去拼、去闯、去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才能尽享生活的乐趣。这就是快乐。

  ……

  只要用心发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身处快乐的世界,拥有快乐的生活,挑战快乐的目标,充实快乐的心扉,感受快乐的音符,憧憬快乐的未来,实现快乐的梦想,这就是快乐人的宣言。快乐乃人生之本,让我们拥有快乐,并将烦恼拒之门外吧!

  这篇文章的标题和第一自然段都是切合题意的,但是,作者在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设问句,将“快乐的沟通”这个以“沟通”为中心词的话题,转移到其修饰语“快乐”上去了,直到结尾作者尚无意对早已走偏的题意进行修复。就这样,一篇基本功很好的文章,却因转移话题被归入了低档次二类卷。

E、表达有意凸现题意  比如在开头、结尾、段首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

操作北京符号的意义是能代表北京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北京的符号有许多,拥有庞大建筑群的故宫、遗留下来的四合院、富有民族特征的杂耍、琉璃厂的书画、有着时代气息的王府井都是北京的文化特征。这些符号有的是以往的符号,有的是当今的符号,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一定会创造新的符号。

创造新的符号离不开北京人的奋斗与努力,但是支持着这一行动的是精神,可见精神的作用尤为重要。

奉献是民族留下的优良传统,因此说北京的精神符号是奉献也不为过。2004感动中国的任长霞,她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己任,在她心中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每天在为人民排忧解难。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小事,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对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毫不留情,她争取在第一时间把处理结果告诉人民。

在当时,人民给她立了一块碑,可她却命人拆除,任长霞全身心地投入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曾经参加春节晚会的邰丽华与她20位同伴向人们展示了千手千眼,在台上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处在无声之中,有的只是赞许。邰丽华与她20位同伴向人们展示了无言中的绝美舞姿,以及她们为这场演出所奉献的精神。

奉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给别人带来的却是无限的美好,奉献如果成为每一位北京人的精神支柱,那么北京的新符号会在此基础上涌出更多,更多……

为了响应“大力弘扬荣辱观”这一决策,北京人同时也正在调整着自己的荣辱观。“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爱国理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又左右了人们的诚信观。北京人在调整完自我之后,又向创造新符号迈进。

有人说:“爬得多高,不用问手,而是问自己的志向;走得多远,不要问脚,而是问意志。”不错的,在创造新北京符号的这条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险阻。但只要我们劲往一处使,,我坚信在以精神为支柱的我们必然会创造出新的北京、新的符号!



高中生活

  已是第三年了,望着窗外,凉风阵阵,树叶摇曳,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如果要问我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如何?我会回答说,它是多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昏黄的灯光下,滴滴答答的闹钟正讲述着这夜的故事:写字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厚厚叠叠的书本正描绘这这一夜的战况,家人熟睡的声音和我哈欠声是这一夜的主旋律。浓黑的夜和灯光后那黑黑的影子早已把我融入其中。该做的作业似乎已经做完了,该背的书也背得差不多了吧?哦,我已经吃不消了,直往下沉的眼皮提醒我该睡觉了,而温暖的被窝也一直在召唤着我,我要去睡了。



  年轻人毕竟是充满活力的。一觉醒来,想想昨天该做的该背的都已经完成了,满是完成任务后的欢喜与愉悦,一路好心情地进了学校。历史课上,老师要提问了,什么是议会制呀?哦?议会制?联邦制?早以淹没在题海里了。于是赶紧在课桌下翻书,可是才在目录上找到,却以被叫了起来,站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真希望“哥们儿”能提个醒。老师一句坐下,虽如天下大赦,但紧接着一句“别以为功课忙就可以不背书”,却使我立马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星期天出门,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里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日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酸。真希望下次夜自习回家前还有个太阳顶在空中,至少让邻居们多看我几眼,但这希望看来不免要落空。心中又是一阵酸。



  如果说生活有多彩的话,占得最多的要数甜了。忘不了上午考试时看着那一个个陷阱被自己发现,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时心里的那个兴奋劲儿;也忘不了足球场上挥汗如雨,拼命拼抢时的欢乐,活动课上打排球时的尽兴;更忘不了学习上有疑难请教老师,而老师则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为你讲解,而后心满意足离开时的喜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勉励,团结向上的真情友谊,这些都是甜蜜的。

生活永远是多彩多姿的,感受生活的多彩,体验人生的真谛,无论会经历多少辛酸,但其中过程永远是美好的,不是吗?

酸甜苦辣皆答案



  已是第三年了,望着窗外,凉风阵阵,树叶摇曳,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如果要问我这三年的高中生活如何,我的答案是苦辣酸甜,丰富多彩。

  答案之一:苦

  昏黄的灯光下,滴滴答答的闹钟正讲述着这夜的故事:写字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厚厚叠叠的书本正描绘这这一夜的战况,家人熟睡的声音和我哈欠声是这一夜的主旋律。浓黑的夜和灯光后那黑黑的影子早已把我融入其中。该做的作业似乎已经做完了,该背的书也背得差不多了吧?哦,我已经吃不消了,直往下沉的眼皮提醒我该睡觉了,而温暖的被窝也一直在召唤着我,我要去睡了。唉,难道高中学习生活只一个“苦”字?

  答案之二:辣

  年轻人毕竟是充满活力的。一觉醒来,想想昨天该做的该背的都已经完成了,满是完成任务后的欢喜与愉悦,一路好心情地进了学校。历史课上,老师要提问了,什么是议会制呀?哦?议会制?联邦制?早以淹没在题海里了。于是赶紧在课桌下翻书,可是才在目录上找到,却以被叫了起来,站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真希望“哥们儿”能提个醒。老师一句坐下,虽如天下大赦,但紧接着一句“别以为功课忙就可以不背书”,却使我立马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答案之三:酸

  星期天出门,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里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日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酸。真希望下次夜自习回家前还有个太阳顶在空中,至少让邻居们多看我几眼,但这希望看来不免要落空。啊,生活有时真像一瓶醋,我心中又是一阵酸。

  答案之四:甜

  看罢上文“苦”、“辣”、“酸”的答案,也许你会以为高中生活一片灰色,其实不然。如果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最闪亮的答案要数“甜”了。忘不了上午考试时看着那一个个陷阱被自己发现,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时心里的那个兴奋劲儿;也忘不了足球场上挥汗如雨,拼命拼抢时的欢乐,活动课上打排球时的尽兴;更忘不了学习上有疑难请教老师,而老师则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为你讲解,而后心满意足离开时的喜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勉励,团结向上的真情友谊,这些都是甜蜜的。

  怎样看待生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也不例外。无论答案是苦,是辣,是酸,还是甜,但“解题”的过程永远是美好的,不是吗? zhumiao.com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三)
作者:


补充说明 偏离话题及时救。

  我的母亲——我的母校”。一字之差,内容要求却相去甚远。“我是一个孤儿,一直在校园中成长,我的母校就是我的母亲!”

 2002年高考中一考生写的《道士塔的联想》,在偏离话题时,是怎样通过技术性的收拢,挽回失误,消除不利,获得高分的:

  这篇文章以评述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为契机,首先引出了作者的一番感慨:

  “一腔拿云壮志,来源于一次虔诚的心灵选择。愚昧中成全了欺骗与掳掠——抹不掉的事实。喟叹中充满了屈辱与愤懑——了不断的情节。读完《道士塔》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为秋雨先生能把彼情彼景表达得如此精妙而感动,更为那原始的赤裸裸的掠夺而痛心不已。”接着是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先生之文,当今文坛美其名曰:文化散文,学者散文。

  初观其文: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诸般宇宙奇观;左传文,子长史,贾生论,相如赋,薛涛笺,右军帜,摩诘画,少陵诗,几多古今绝艺。或秀丽多姿,或厚重丰满,或潇洒飘逸。

  再观其文:奔雷坠石之奇,鹏飞兽走之态,鸾舞虬惊之姿,绝峰颓岩之势。噫吁唏,妙哉,绝哉!”

  语言老到巧绝,概括深刻全面,其阅读之丰富,才识之高超,古文素养之厚实,可见一斑。然而这些内容与“心灵的选择”有什么关系呢?这位考生清楚,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收拢,很可能被判“跑题”。因此,他在评述余秋雨散文之后,加进了独立成段的一句:

  “一次虔诚的心灵选择。”

  是这句话让人看到,余秋雨的路就是一种选择,余秋雨散文的学者化、文化性也是一种心灵的选择。这样,那些似乎没有涉及选择的材料顿时升华为选择的载体和结果,而与命题的内涵开始走向谐和一致。

  然后考生开始历数敦煌的古今沧桑,历数敦煌蒙受的苦难。然而这些内容,同样很难与“心灵选择”的话题挂钩,尤其与“虔诚的心灵选择”相去甚远。这位考生马上补上了面对敦煌文明与敦煌灾难自己的深切的感受:

  “看着您五颜六色的服饰和博大精深的文明内涵,如今,我拜倒在您的脚下,彻夜狂欢,以此自慰。

  看着您七零八落的躯体和屡遭荼毒的不幸遗留,如今,我跪倒在您的门外,长歌当哭,以此自励。”

  然后,推出全文精彩的结尾:

  “金戈作笔,岁月为墨。

  皈依考古,嫁给敦煌。

  我此生虔诚的心灵选择。”

  这种选择是真正来自心灵的,是虔诚的。这种选择,是余秋雨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这就是作者以“一腔拿云的壮志”为支点的一种“收拢”。于是,林林总总的材料就凭着作者不断指点而折射出与命题主旨相映生辉的熠熠光芒。这是一位聪明的考生。他的补救措施启示我们:考试作文过程中,考生要进行两三次“题旨”检查,发现“偏离话题”,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使行文最大限度的贴近话题。

针对性训练:每天要做至少十分钟的审题训练

  (1)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你们,处在21世纪之首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请你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

  [指导]审题的关键是弄清话题在哪些方面做了限制,在哪些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自由。“春天不但是四季之首的名词”,这一句话提示你要写的春天的话题不一定是四季之首的自然的春天,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春天,都可以。“春天和美好在一起”,限制你谈春天的话题,只允许谈它美好的一面,如说不美好的一面,就跑题了。如有的同学谈1979年的春天,一个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当然是美好的,是正确的,符合题意的,因为小平同志南方考察的结果,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可是你要写,2003年的春天风沙暴数次袭击北京,都是春天发生的事情,但是却是不美好的,不能写。“作为高中即将毕业的你,处在21世纪之首的时候,对春天有哪些想法”,这又是限制。一个是必须写出高中毕业生的特征,另外必须写出时代的特点。如果不注意这三个基本的特点,美好、高中即将毕业、21世纪之首,就没有符合题意。

  (2)命题作文:“猜”(台湾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可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哥伦布猜测地球是圆的而找到新大陆;哥白尼猜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开启天文学的新途;牛顿也是先猜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将月球拉住,从而发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万有引力的强度。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简析]按我们出题的习惯,命题作文是最简单的,给个题目就行,写什么,怎么写,完全是考生的事,而且正可以从中看出考生的审题能力。然而台湾的命题者却并不这样来考学生。写这样的作文题还有几人会走题呢?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的许多高考命题者是不是要作些反思呢?我们对审题宜易不宜难的问题或许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一个阶梯:结构

问题:例析脱离,前后重复,逻辑倒置,头大肚小,身小尾大,胡拼乱凑。缺乏基本的结构安排能力,段落功能意识薄弱或控制段落能力低下。

常见结构示例: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千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二、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五、设问式结构

  文章常用结构法之一。篇章前后部分之间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其优点是设问开头,引入注意,而且文章围绕问题展开,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使用提问式结构应注意:1.主体部分要围绕问题展开,不能旁逸斜出:2.必须用生动的叙写、具体的说明、雄辩的论述来解答问题,不能简化为做阐述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四)
作者:


六、启感类【方法指导】 启是指启示录,感是指感想类。它们的共同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而感想类则可以先述材料后发感想,也可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类的文章。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主要是教学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引就是引材料、亮观点;议,就是发议论;联,就是联现实;结就是做结论。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1、“联”——“引”——“议”——“结”。2、“引”——“联”——“议”——“结”。

七、形散神聚式

这是散文、随笔类所用的结构。“形散而神不散”,追求意韵、意境的美。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