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高中作文教学>高考作文素材
  • 资料信息
  • 科目: 

    高考作文素材

  • 格式:  DOC
  • 大小:  95K    9页
  • 时间:  2017-12

淮滨高中校本课程研发语文激情阅读材料: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淮滨高中校本课程研发语文激情阅读材料
中国诺时代炫亮世界眼球 巨龙梦雄起演绎东方传奇
采编:陈荣明 审定:王盛国 使用时间:2015年10月8日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而获奖,该药材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每年都会有数以万亿的人困于这种疾病,使人日渐衰弱,而今此两项研究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词如是说,并授予他们8百万瑞典克朗(相当于96万美元)。”
这项成果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痛苦方面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
虽然在控制疟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人死于蚊媒病,而其中大部分的死者都为非洲最贫穷地区的婴儿和小孩。
每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第一项公布的诺贝尔单项奖。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著名的商人、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社会讨论让屠呦呦获诺奖更有价值
屠呦呦获诺奖的舆情热度,仍高烧不退。就在昨日,屠呦呦通过央视正式发表获奖感言称,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个入口。
中国本土科学家首获诺奖,无疑令国人振奋。土生土长、中医学、“中国制造”等,也触动了人们内嵌于族群认同的“与有荣焉”的自豪感。这种零的突破,也纾解了不少人的“科学类诺奖焦虑”。正因如此,欢呼、庆贺、受鼓舞,也成了公众共有的表情。但在此基调上,有些争论也随之而来:因屠呦呦研究的是青蒿素,再加上附着其身上的某些身份符号,很多借题发挥式解读与讨论也以“搭车姿态”,成为了衍生议题。
比如,扰攘已久的中西医之辩就由此升温:有很多人认为,屠呦呦获诺奖证明了中医学的价值,也有人觉得,青蒿素成功与中医学无关。又如,举国体制下的协作创新与个人创造性研究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也引起热议:有些人溯及屠呦呦最早研究青蒿素的时代背景,认为这凸显了科研举国体制的优势,但有些人则觉得,它更多地源于个体“190次失败”后的执念。再如,屠呦呦无院士称号、无留洋经历却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科研成就,是否具有代表性,对现有科研评价体系有何启示等,也引发争论。
这些观点激荡、价值碰撞,营造了屠呦呦获诺奖后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景。对于诸如此类的争论,在网上,有些人颇为忧心,认为纠缠于中医学现代化、科研体制等问题争执,是借机消费或者是无意义争论,是社会浮躁心态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对屠呦呦获奖的争论当回归科学本身,而科学不该受困于这类琐碎论题。
但应看到,当“一是一二是二”的科学议题成了社会事件,就不可避免地引来各种解读。实质上,借着屠呦呦获奖实现诉求“移情”,也是价值多元社会的现代舆情常态。在社会观点表达平台敞开的背景下,任何事情都可能沿着“见仁见智”的方向被阐释。在发掘屠呦呦获奖的意义时,多重视角与多元观点必然会贯穿于舆论聚焦始终。
而这些看似浮躁的争论,也并非无价值:共识常常需要借助争论达成,像眼下,很多人都接受了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学走向现代化的结果,也证明了中医学也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遵循科学原则;屠呦呦获诺奖,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其成果也离不开科学界的协力攻关,正如屠呦呦所说,它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些争论,还能将社会思考导向对科研创新、科研人才挖潜等问题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它也能在社会化注解中将更多人的兴趣带到科学领域。
屠呦呦获诺奖,在中国科学史上是个重要节点,其轰动效应已溢出了科学界,引发争论是必然,也非坏事。它背后的众声喧哗,源于人们情绪的开释,也会终于科学认知层面的观念磨合,而这也是其意义的延伸
屠呦呦多次落选院士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屠呦呦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据熟悉屠呦呦人说,屠呦呦“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屠呦呦、莫言获诺贝尔奖,诺奖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10月5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消息突然出来,在国内不胫而走。中国媒体此前似乎没有任何预报消息,真是太突然太振奋人心了。尤其让人欣慰的是,杨振宁先生的预测如今实现了。这不仅仅是屠呦呦个人的荣誉和成就,这个荣誉和成就属于中国今天的科学界。
记 得在90年代,就看过媒体访问杨振宁时常不放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当时,杨振宁说,他一生的最大贡献是帮助“恢复了 中国人科学的自信”。他说,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他认为,本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科学从无到有,在大约三四十年的时间里跨了三大步。1919年“五 四”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事业。一部分留学生从国外回来,在全国各地办起一批大学。2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已经达到世界上一般的学士水平。30 年代的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已聚集一批国外回来的博士,他们的教学研究开始接近国际标准,培养的学生已能达到硕士水平。到40年代,像西南联大这样的 学校,其课程设置和科研水准,已能和国外的一般大学相当接近,培养的硕士生实际上已和博士水平相齐。
屠呦呦获诺奖不只具有个案价值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她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凭借这项成就,她于2011年获得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如今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国际医学界对她的贡献做出的最高表彰,也让屠呦呦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诺贝尔奖颁给在各个领域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谓奖适其人而当之无愧。反过来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也给诺贝尔奖增添了特别的光彩,让诺奖的存在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屠呦呦的成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成果。她长期收集整理大量的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方、验方,走访中医研究领域的众多前辈专家,进行反复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日以继夜埋头实验室,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研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研制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是中西药结合研究的杰出案例,是中国医学“引进来、走出去”的经典成就。   经过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国内流行一种怀疑甚至否定中医中药的观念,孙中山、鲁迅等人都对中医持严重不信任态度。屠呦呦的成功,让我们看到通过中西药结合研究,可以让中医发扬光大。中医药获得世界医学界的高度肯定,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和促发我们,要在中医药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吸取屠呦呦的成功经验,在中西药结合研究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为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做出更大贡献。   应当承认,主要是屠呦呦个人的努力与勤奋,是她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无私奉献,让她摘取了世界生理学或医学皇冠上的明珠。同时也毋庸讳言,这个伟大的荣誉也不只归功于她一个人,在屠呦呦背后,还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重金投入。中国在中药研究、中西药结合研究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得以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   屠呦呦却曾几次落选院士,被戏称为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她的故事再次说明,我国科学界、学术界一些领域存在的“有关系无能力者风光无限,有能力无关系者备受挤压”的潜规则,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现在屠呦呦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理由相信,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站在诺奖颁奖台上,以中国人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收获来自全世界的瞩目和致敬。这需要中国科学家、作家坚信并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环境,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体系。 屠呦呦获诺奖不只具有个案价值。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都应当生活在公平竞争的法治社会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中国才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屠呦呦”,才能避免更多的“屠呦呦”被环境磨平棱角,在随波逐流中泯然众人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开拓创新保驾护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一定会有批量产生“屠呦呦”的那一天
  在2007年的一次回答中,他表示,诺贝尔科学奖相对来讲是科学、公正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要10~20年左右,也即是2017年前后。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渴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有着怠慢科技发展遭“报应”的过去。晚清的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炮轰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之后,中国人终于肯放下自尊,开始正视西方科学,并立志追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尤其重视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科技力量的作用。
  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创造、创新,是可见可量化的指标,因此衡量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容易让人认知和接受。这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公信力在全世界具有顶级声誉的所在。
历史上,中国曾是中央之国,是个传统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手起家,但是中国志在复兴。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接触的外部环境越来越频 繁,越来越宽广,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让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的中国人越来越自信。唯独,中国人对自己的科学技术硬实力,尤其是在基础科学领域,非常自卑。因 此,在那些时候,每年每当看到诺贝尔科学奖名单公布,每当看到获奖者总有日本人和美国人人时,我们无不有些失望。因此,在那个时期,人们最喜欢去咨询一些 已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看看他们觉得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时间,以寻找慰藉。而其中问杨振宁的次数最多。老先生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发表自己的预 见。
然而2010后,还没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时,中国舆论似乎有些消极和泄气,不再像以前那么急切。关注的热情有所降低。而这前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不仅世 界第二,中国的政治军事实力也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心。中国不仅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多个全球性赛事,还实现了载人航天,攻破了探月工程等高尖科技难 关,中国制造工业的水平,也在向世界渗透。一个正在重新崛起的超级大国正在长成。
  但是在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一直并不突出。不仅国家科学最高奖几年连续空缺,在诺贝尔科学奖上,也是一年又一年的交白卷。这曾让多少国人忧心叹息。
  然而今天,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中国人第一次打破了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零的历史。加之早几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不得不让人好奇:这是否预示着 诺贝尔奖中国时代的来临?因为据我们所知,中国人在激光领域的成果,据说早些年就具备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水平,因保密需要而放弃。历史上的牛胰岛素,让中 国人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让多少国人扼腕叹息。但是今天,我们不会再感到那么后悔。中国当今的科技领域中,量子通信、暗物质研究、超导研究、碳墨材料研 究、反物质研究、电磁爆技术、癌症治疗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干细胞研究、传染病学等等的研究中,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些领域获奖的成果,呼之欲出。这 既要得益于国家的整体科技进步,更要感谢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他们卓越的智慧。
  当然,中国科学界存在的不足也要正视。比如,瑞典诺贝尔组委科学界几乎每年通知中国大学科学家推荐物理学候选人,几乎就没得到回应。牛胰岛素的老问题还在。
  不管怎么样,屠呦呦的获奖,不仅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中国女人的能力,中国科学家的能力能与世界平起平坐,更表明今天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碑,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出现在诺贝尔科学奖的领奖台上。中国的科技发展,将为中国的长久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基础。要讲谁是伟大的中国人,毫无疑问所有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的,都是中国当今的伟人,值得格外尊重。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让学术尊严回归
一年一度的“诺奖盛宴”开席,今年国人特高兴,源于屠呦呦的获奖。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自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科学领域获奖成为下一个目标。今朝成真,“诺奖情结”一下子得到释怀……是的,我们等待这一时刻太久太久。
充分挖掘屠呦呦获奖的衍生价值,是一种好奇,更是一种责任。北大发布消息称:“恭喜北大校友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经济学价值”肯定也不能放过,于是,宁波屠呦呦旧居成景点……
“诺奖情结”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寻找不足与差距的鞭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曾被媒体称为“三无”科学家。“三无”科学家却获得世界的肯定,对照诺奖标准,我们不少领域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必须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有学者认为,本科阶段的基础没有夯实,空谈创新人才培养,只能是缘木求鱼。如何让扎实的本科教育成为学者今后从事学术研究的根基,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无数年以来,国人的那份“诺奖情结”,一直在释放出学术“正能量”,并给科教领域的改革发展提供“促动力”。但同时,它也带来反思。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科学界,“利”字当头,让学术尊严“裸奔”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提取科学与学术的“青蒿素”,对症下药,注入科学与学术的肌体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3]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各种抗药疟原虫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药。
2007年,米勒·路易斯和苏新专特意来中国调查青蒿素的研究历史,并写了《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一文。对于美国人为何将拉斯克奖颁给屠呦呦,身在美国的苏新专说,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共有24名评委,他们都是美国人,其中半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知名科学家。最终的评奖结果由这24名评委投票决定。从发明到临床应用,青蒿素的研制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的功劳——包括李国桥,他的贡献也很大,他通过40年的持续工作推动了全世界对青蒿素的认可。523项目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有很多人做了贡献,这毋庸置疑。但此次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呦针对“青蒿素的发现,到底是”的问题,屠呦呦很是自豪。她说:“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得,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就是根据事实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的序言(三)中清楚地表述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单位。当年参与“523”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说:“无论如何,是她(屠呦呦)证明了乙醚提取物这个是有效的,这个已经是很有意义了。乙醚提取物有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对后面提取青蒿素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争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表示,经查证原始资料,尤其是军事科学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后确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所取得的成绩无可争议。饶毅同时也提出,如果屠呦呦获国内广泛认可、甚至世界肯定,大家不要简单地英雄崇拜,更不应否认其他人的工作,在这背后,还有一群“无名英雄”。
“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特别感谢在此项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们。虽然在青蒿素的发现历史上仍存诸多争议,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回看假期,盘点那些值得关注的新闻
  台风“彩虹”来袭
  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的中心于4日14时10分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强台风级,50米/秒)。“彩虹”是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我国陆地的最强台风。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被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7日晚23:30发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国男篮亚锦赛夺冠
  2015国际篮联亚洲男篮锦标赛决赛3日晚在长沙举行,中国男篮78∶67击败菲律宾男篮,时隔四年重新站在亚洲篮坛最高领奖台。中国男篮同时也将以亚洲冠军的身份直接获得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资格。此次年轻的中国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重新夺冠预示着中国男篮“换血”初步完成。
  公安部严查占用应急车道
  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也会明显上升。为此,公安部已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继续严管、严查、严处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返程高峰交通安全、有序。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
  美国同11个亚太国家5日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协议达成了一致。该协议降低了成员国间商品与服务的关税及其他门槛,制定了新的经贸规则。由于这12国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达40%,因而影响极大,被称为“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TPP谈判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所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诸如某种物品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TPP谈判于5年前启动,经过一系列旷日持久的拉锯之后,原本希望于今年9月底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谈出结果,但由于争执依然激烈,谈判只好继续进行,直到本周才终于达成协议。
  青岛38元一只“天价虾”
  外地游客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网友爆料称“点菜时就问清楚虾是不是38元一份,老板说是,结账时居然告诉我们38元一只”。“青岛大排档天价大虾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
  游客踩着消防英雄铜像拍照
  10月5日,一张图片刷爆很多杭州人的朋友圈。图片上,三名年轻男子脚踩消防烈士铜像头顶,另一名男子在给他们拍照。据网友报料,这令人气愤的一幕,昨天发生在萧山瓜沥人民卫士广场。广场是为纪念在2013年1月1日瓜沥特大火灾中英勇牺牲的三位消防烈士而建的。
  美空袭阿富汗医院
  医疗慈善组织“无国界医生”在阿富汗昆都士的医院3日凌晨遭美军空袭,造成至少19人死亡。“无国界医生”发表声明要求得到解释,“我们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这起恐怖的突袭。12名医护人员、包括3名儿童在内的7名病人被炸死,还有包括19名医护人员在内的37人受伤。这次袭击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
个人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