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8.*时间的脚印

  • 格式:  PPT
  • 大小:  10.89M    41张
  • 时间:  2018-03

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8.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时间的脚印
你觉得时间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学习目标
三、弄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自选目标)
二、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 (基本目标)
一、速读课文,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规定目标)
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形文字


自主学习,互助解疑
共31个自然段,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一、规定目标——概括全文内容。
贴小标题:
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二、结构——说明的层次
本文按说明内容的自身的内在联系,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 - 5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 6 一 21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 6 ):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第二层(7 一 16 ):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层(17 - 20 ):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第四层( 21 ):总说岩石的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第三部分( 22 一 29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30-31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如:
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答 案
第6: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
第8: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12,19,23,25,28等,
第1问: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答 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研 读 文 本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第2问: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1:读8——19自然段
提示2:岩石经历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岩石----小石子----沙砾 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答 案
研 读 文 本
岩层厚度:1米厚
排列顺序: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地壳运动:平卧的变得歪斜直立
第3问人们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1: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2: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第4问:分组讨论并阅读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答 案
① 地壳的活动;
② 气候的变化;
③ 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研 读 文 本
第5问: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读第28——30段
答 案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研 读 文 本
第 6 课 时间的脚印
三、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3.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推荐《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终极理论之梦——s·温伯格 宇宙的琴弦——B.格林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 超越时空——加来道雄,里面的文章还被选入过语文教科书
如果你觉得科普看不懂,那么推荐看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 《吞食着》、《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刘慈欣 《天生我材》何夕 《新安魂曲》王晋康 《山海间》 《伤心者》何夕 《归者无路》 《最后的游戏》 《归宿》(一光年的家) 《山》 《冰上海》
第二部分
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
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二、列举常见的说明方法:
答 案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引资料 列图表
本文的说明方法:
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①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②打比方。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地移动比作“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生动形象。
  ③分类别。课文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④列数字。如“大约3000- 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科学知识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似乎高深莫测。由于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上述种种为普通读者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将死寂的岩石说明得生动有趣,以至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再思考下,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特点:
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不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2)生动有趣。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词语引人兴致。  如“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本文前面说明了什么,后面还有什么需要说明。
说明文阅读方法小结
小 结
1.归纳说明方法: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2.逐段概括要点: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3.理清说明顺序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阅读全文,说说时间在岩石上留下了哪些“脚印”,这些“脚印”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答 案
岩石的破坏因素有:炎热的阳光,严寒,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物、人类的活动等。
感 悟
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
答 案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期在重压下胶结生成的。
品 读
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煤炭是古代植物被泥沙掩埋,经过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文章提供的一个重要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期在重压下胶结生成的
品 读
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答 案
不好。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品 读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 案
不可。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品 读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把“胶结”换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答 案
不好。用“躺”字,与平卧呼应,且形象生动。
品 读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