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

免费下载《虽有嘉肴》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虽有嘉肴》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免费下载《虽有嘉肴》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
文言文
虽有嘉肴
22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虽有嘉肴》,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来自《点拨》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简介
弗食 自强 嘉肴

qiǎng
yáo
读一读字音
(一)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自”。意为“学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欠缺”。
(三)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四)名句积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导思1:《虽有嘉肴》中写嘉肴的目的是什么?
比喻论证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导思2: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学相长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注释: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译文: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注释: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
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答案】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答案】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手法探究】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嘉肴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







比喻
至道



不足

自反
自强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
文章开头运用了设喻说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条理清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中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