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格式:  DOC
  • 大小:  98K    4页
  • 时间:  2018-04

免费下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依据2:单元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背诵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依据3:思考探究二、三题。
依据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核心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的是庄子与惠子谈论“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的话题,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然、与鱼平等的观念,让人叹服。学习时,抓住人物语言的诙谐幽默的特点。
依据5: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朗读、翻译的方法已基本掌握。但大部分学生懒惰,不记忆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因而在考试中也经常失分。对于特殊文言句式知之甚少,对文本思想意义的理解,方法技巧的掌握都很浅薄。
(二)学习目标陈述
1.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三)课堂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2,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与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文意。
2、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庄子和惠子的观点,以及二人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评价设计
目标1: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目标2: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基础积累。
1、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5、字词展示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将本课翻译出来。
二、整体阅读,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理解双方观点。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二)庄子和惠子
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     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整体感知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分角色朗读,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情态。


讨论辨析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