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12 为人民服务
文本分析
本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本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张思德的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讨论,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到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重点理解“彻底、精兵简政、解救、死得其所、追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3.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崇高的理想。
4.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彻、迁、泰”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剥削、兴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
3.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门前“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多少次春风秋雨过去了,多少个寒来暑往送走了,然而,这五个大字依然金光闪烁。它向世人昭示“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崇高宗旨。跨越时空的界限,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叫张思德的战士,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其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篇演讲,去领略领袖的风采。
2.板书课题,解题。
预设:本课的课题从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弄清楚“为人民服务”的来历和内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
“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是由毛泽东最先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对每个共产党党员和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介人物和写作背景。
(1)简介张思德。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1933年10月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时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2)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演讲。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三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语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彻 迁 泰 迫 批 鼎 标 牺 炊 葬
◆需注意的字音:
“彻”和“炊”是翘舌音;“鼎”“葬”是后鼻音;“迫”是多音字,在文中读“pò”。
◆需注意的字形:
易错字:“泰”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水”;“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上面部分不要写成“日”。
易混字:彻—沏—砌 迁—迂 批—枇 炊—吹—饮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识记。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 剥削 压迫 缺点 批评
指出 改正 意见 兴旺 共同 目标 责任 解救 奋斗
牺牲 应当 必要 制度 寄托 炊事员 五湖四海
(3)理解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①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精兵简政)
②泛指全国各地。文中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
③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④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和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议论文少不了中心论点,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本文的标题“为人民服务”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讲了哪些内容?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抓住关键句来理解。
预设:全文共5个自然段,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概括出小标题标注在书本上。一般来说,一段话的中心句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4)汇报交流成果,拟出论述提纲。
示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生字的读音,理解了新词的含义,能把课文读通读顺。我们还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了作者的论述层次,弄明白了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具体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作者的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证有力,逻辑性强。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2)交流围绕中心论点和段落中心句展开议论的方法。
(3)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依据概括的论述提纲,同桌之间相互复述课文。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崇高的理想。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崇高的理想。
2.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了观点,最后一自然段寄托希望,中间三个自然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正确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要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号召人民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努力奋斗。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时补充、更正。
2.引入新课。
过渡:了解了作者的论证思路之后,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弄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性质是什么?(是革命的队伍。)
(2)革命的队伍是干什么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3)怎样理解这句话?(“完全”就是全部,百分之百;“彻底”就是一直到底,贯彻到底。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完全”和“彻底”说明了革命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一句话,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提出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教师小结。
小结:这段话表明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所以说他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好同志,他是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话的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①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②论证思路: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预设:在理解句子的含义之前,先引导学生理解“固”“或”和“于”这几个词语。“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意义比鸿毛还轻。
(4)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对司马迁的话的理解来说理由。
明确: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最后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5)谈一谈生活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预设: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的事迹。
(6)归纳学法。
明确:先找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具体论证。
(7)教师小结。
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理解复杂句子的意思。
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弄明白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第一句话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话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错误都行。第三、四句话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③读这段话,注意句中的三组关联词语,体会议论的严密性。
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3)学习论证方法。
思考:作者列举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意见这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论证方法: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②举例论证的作用:举李鼎铭的例子,说明“我们”乐于接受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批评和建议,是对上文观点的有力证明。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2)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关心、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3)抓住“死得其所”,正确理解“不怕牺牲”。
①结合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死得其所”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感人事例来说明什么是“死得其所”。
③正确理解“不怕牺牲”的含义。
明确: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要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5.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为人民服务免不了有牺牲,毛泽东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
(1)怎样对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我们都应该给他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
1.回顾课文,谈感受。
预设:通过让学生谈感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示例: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岗位,都需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年仅29岁的张思德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就是高尚的、伟大的。
2.联系实际,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的事迹,谈体会。
师:当今社会涌现出许多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楷模,他们竭诚为人民服务,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生命赞歌。人民的公安战士任长霞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华大地,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教师出示任长霞“感动中国”颁奖词。)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学生读颁奖词,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十里长街上,胜雪的白花、如云的挽幛为什么能成为“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2)任长霞和张思德有什么共同之处?
(3)你们想不想做任长霞和张思德这样的人?
3.小练笔。
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都讲究经济效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早就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学生先小组内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2)选择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交流展示。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由于本文的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备课时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二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首先,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作者的论述层次,引导学生列出课文的论述提纲,初步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其次,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为了让学生以小见大,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我引导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进而转到普通的劳动者,引导学生通过身边事迹去感悟什么行为叫“为人民服务”。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学生的心底已经根植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他们一定会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