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赤壁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赤壁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题: 赤壁
初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电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 学 流 程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825—907),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三、赤壁之战及赤壁简介: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赤壁,地名,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四、了解诗的内容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五、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4、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归纳
小结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