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 赠刘景文

  • 格式:  PPT
  • 大小:  515K    12张
  • 时间:  2015-02

同类资源

赠刘景文 (2)
大小:7.51M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大小:3.69M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大小:1.24M
赠刘景文 (1)
大小:1.34M
赠刘景文ppt
大小:1.5M

赠刘景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物简介
刘景文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 xí )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人物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被贬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苏轼赞誉刘景文,并支持他做官:诗人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小链接
乞擢用刘季孙状
元祐五年十一月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自少闻赵元昊寇,延州危急,环庆将官刘平以孤军来援,奸臣不救,平遂战没,竟骂贼不食而死。平有数子,皆才用绝人,不幸早世。今臣所与同僚西京路分都监左藏库副使刘季孙,则平之少子,笃志力学,博通史传,工诗能文,轻利重义,虽文臣亦未易得。而其练达武经,讲习边政,乃其家学。至于奋不顾身,临难守节,以臣度之,必不减平。今平诸子独有季孙在,而年已五十有八,虽备位将领,未尽其用。伏望朝廷特赐采察,权置边庭要害之地,观其设施,别加升进。不独为忠义之劝,亦以广文武之用。如蒙朝廷擢用,后犯入己赃,及不如所举,臣甘伏朝典。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词语解释
尽:完。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最:一作“正”。
全诗翻译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一年好景君须记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
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菊残描绘了一年之中何时的何种景象呢?
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诗人也像在官场中挺立的傲霜枝,
体现他豁达的品质。

作者要刘景文“记”些什么呢?

记晚秋却依然生机勃发、五光十色的橙黄橘绿。
议景
古诗分析
提问
1~2句写了什么景色?蕴藏什么思想?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菊花傲立风霜之中的赞美与向往
3~4句的议景,写出了初冬的什么特点?表达了对朋友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表达对朋友的寄赠与互勉,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总结
这是一首_______(托物言志)的诗。写出了_____(菊花)在严寒中依旧灿烂的风度、气质、精神是诗人所追求与向往的。

作者用此诗______(自喻)。同时也歌颂、赞美了刘景文如同菊花一样_______(孤高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