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 游山西村

  • 格式:  PPT
  • 大小:  1.83M    40张
  • 时间:  2015-02

同类资源

《游山西村》课件
大小:468K
游山西村_(1)1
大小:2.11M
古诗两首_游山西村
大小:1.49M
游山西村
大小:518K
《游山西村》PPT教学课件下载
大小:1.26M

《游山西村》课件 (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游山西村》课件 (1)《游山西村》课件 (1)《游山西村》课件 (1)
游山西村
【宋】陆游
陆游 (1125一 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性很强。
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写作背景
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shuì)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罢官闲居。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学习目标
1 诵读并赏析本诗。
2 体会诗中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比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hún
tún
guān
zhǔ
kòu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
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重点文字解释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在山西村游玩。
游玩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莫:不要。腊:原指农历十二月祭祀众神,后用为农历十二月的名称。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浑,浑浊。
豚:小猪,亦泛指猪。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追随,跟随。指箫鼓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春社:古代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若许:如果这样
古风: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厚的气度。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无一定时间,既随时。
叩门:敲门。
重:重叠,重复。
复:繁复,重复。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你)莫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当成外人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曲,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颔联 村庄景色诱人
箫 鼓 追 随 春 社 近
箫鼓追随是因为春社日将临
衣冠简朴古风存。
人们穿戴简洁朴素,古朴的风尚犹存
颈联 乡村民风古朴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以后,我要随时乘着月光闲逛
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着手杖豪情满怀地叩击农家朋友的柴门
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
你莫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当成外人。山岭重叠,溪水迂曲,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山村。萧鼓追随是因为春社日将临,人们穿戴简洁朴素,古朴的风尚犹存。从今以后,我要随时乘着月光闲逛,拄着手杖豪兴满怀的叩击农家朋友的柴门。
诗意
合作学习
再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学习提纲:
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诗词鉴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常用来形容陷入绝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令人回味无穷。
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应作怎样的理解?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
佳句赏析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上一页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整体感悟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想意境,悟诗情

景美
人更美
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景美呢?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人更美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风俗美
风俗美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心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首联写农家丰年足食,热情款待客人,
颔联写村庄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
颈联写作者看到了乡村古朴的民风民俗,
尾联写诗人希望随时到农家做客。
展示点拨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农村生活出了由衷的赞美。
展示点拨
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例:我喜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
因为句中“足”字写出了村民准备了丰富的猪肉鸡肉殷勤款待客人,表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是“请不要见笑”之意,写出了诗人不嫌弃农家待客的酒水粗陋,表达了对村民热情淳朴的赞美。
1 写农民朋友好客习俗的诗句是?
2 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
3 表达困难重重而又绝处逢生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此句子中哪两个成语今天我们依然会用到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练一
练 二
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游山西村》诗颔联所呈现出的优美风光。
例句: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青翠的山峦一架接着一架,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练习三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遥看云木秀,
初疑路不通;
安知清流转,
忽与前山通。
唐朝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宋朝王安石 《江上》
远山初见疑无路,
曲径徐行渐有村.
宋朝 强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