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 格式:  PPT
  • 大小:  1.2M    28张
  • 时间:  2015-02

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时代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了解烈士
自学指导一:
1、各自大声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词查查词典。
2、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问题互帮互助纠正。
3、小组内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拟定(nǐ yǐ) 奔赴(fù pù)
踌躇(chú zhù) 殉职(xùn xún)
检查预习导学1:
2、读词语、读诗句:
勋鉴 拟定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功勋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检查预习导学2:
3、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主席勋鉴:
(2)、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悲痛 —( ) 安慰—( )
踌躇—( ) 繁忙—( )
悲伤
犹豫
问候
悲痛—( ) 尊重—( )
安慰—( ) 繁忙—( )
欢喜
轻视

忙碌
责备
清闲
主席的爱子
光荣殉职
读课文,画出以下答案,并小组合作讨论: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反馈一: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
表现了毛主席极度悲痛的心情。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反馈二: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我们从主席在对待儿子遗体是否归国作出的非常人的抉择可以看出毛泽东身上的凡人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宽广胸怀。
心理、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反馈三: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
这是对主席( )和( )的描写,我们从中看出,毛泽东( )。
神态
动作
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4)当毛主席要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反馈四:
①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什么意思?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是怎样理解的?
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②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知道主席一夜是这样度过的……
(可以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这篇课文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中心思想
小结:
课文通过对毛泽东丧子后的( )、( )、( )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毛泽东虽是伟人,但也有 ( )情感。
动作
语言
神态
常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常人的情感
伟人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艰难
选择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极度悲痛

彭总司令:请求回国安葬

尊重朝鲜
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