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1 *沁园春 长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1 *沁园春 长沙

  • 格式:  PPT
  • 大小:  2.16M    45张
  • 时间:  2015-10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5页)
古代诗歌分类
民歌
文人诗
按表达方式分
按来源分
叙事诗
抒情诗
说理诗
《木兰诗》
《涉江》
《孔雀东南飞》
《离骚》
《登鹳雀楼》
按格律分
自由诗
格律诗
(律诗、绝句、词、曲【散曲、剧曲】)
按新旧体裁分
旧体诗
古体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杂言
乐府诗(标题上一般有“歌、行、引、曲、吟、歌行”等标志)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五绝
七绝
五律
七律
四句
八句
(古诗)

按新旧体裁分
旧体诗
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数分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散曲
小令(一曲独唱)
套数(数曲合成)
剧曲——进入戏剧的唱词
新体诗
自由诗
民歌
散文诗
(古诗)
二、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意象的定义:
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与外在之“象”的结合体。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梅花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谢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怀。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作者通过意象而创造的富有艺术情景的画面,领会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
其它常见意象的一般内涵:
空山:淡泊、宁静
木叶:萧瑟、飘零
孤舟:漂泊、无依
落花:伤感
竹:高节
等等,还有许多意象以后再讲述。
三、熟记艺术手法专业“术语”,必事半功倍
古典诗词曲在写作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抒情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因此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再此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主要包括: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
衬托(正衬: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②以乐景衬哀情 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用典、设问、反问)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议论:叙述:
表现手法: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也叫以景衬情、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用典故、借古喻今)
描写;(动静、虚实、点面、声色、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以景节情,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
其他;(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等等
(诗歌以外,还有“说明” )
1.表现方法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学生应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去鉴赏诗词。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片以实写为主,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2.修辞手法
我们要善于用平常学习到的修辞知识去分析、鉴赏诗词。比喻、借代、对偶、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里,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望庐山瀑布》大胆的夸张,把瀑布一泻千里,末势犹壮的气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学思维,对这些诗句则一筹莫展。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运用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可见,懂得运用修辞知识去鉴赏诗词,则往往事半功倍。
3.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于诗词中,鉴赏时须注意。如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后两句从“雪白”“梅香”的特征出发,评判出梅雪均佳,各有千秋:梅花虽白,终究逊霄三分;雪白胜梅,但没有梅的清香。诗人通过这个评判在暗喻人们,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各有长处,但又是美中不足的,梅雪是这样,社会生活方面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长沙
衡水二中王运江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与豪迈风格。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品味意境。
立 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四十年代的毛泽东
五十年代的毛泽东
一、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
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
破竹,迅猛异常,在 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
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
村第一个党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
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
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
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阎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上片侧重写景,由景生情。下片回忆往事,巧妙作答。
三 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意节奏。
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注音:
舸 怅 携 稠
茂 遒 遏

chàng
xié
chóu
mào
qiú
è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
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
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
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橘子洲头
橘 子 洲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橘子洲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万 山 红 遍
层 林 尽 染
百 舸 争 流
四、品读全词,主动探讨: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给这一幅画加一个小标题。

2、通过这画面,你觉得词人(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
湘江秋景图。
慷慨激昂、积极进取。
景色明丽,万物竞争,其实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片:
   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品读下片,积极探讨:
3、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怎样回答的?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形象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
忆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度过了)(稠)许多峥嵘岁月。
5、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何深意?
6、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管到哪里?
下片是“忆”字,它一直管到结尾。
形象地表明,我们年青一代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
上片是“看”字,它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7、如果说上片侧重写景,那么下片侧重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通过回忆往昔不平凡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且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五、赏析意象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
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

俯视
六、归纳


百侣曾游
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设问 结 尾,
回答“ 谁主
沉浮”:投身
革命, 急流
勇进, 担负
大任。
主 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语言极富表现力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
“击”字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飞”字则体现不出
这种气势。
2、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
“翔”字本用在鸟类上,用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很常见。
3、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
“竞”字写出了万物都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都自由“则只显示了一种状态,不能体现这种竞争性。
七、练习
鉴赏完毕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