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9 赤壁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9 赤壁赋

  • 格式:  PPT
  • 大小:  1.34M    44张
  • 时间:  2015-11

同类资源

《赤壁赋》ppt课件17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赤壁赋》ppt课件17《赤壁赋》ppt课件17《赤壁赋》ppt课件17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品一品,这首词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赤壁赋
宋·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二十一岁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资料补充: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东坡赤壁与三国赤壁
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始于汉代,讲求铺张,称大赋;六朝时期,讲求对仗,称律赋;宋代,讲求自由,称文赋。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属于文赋。




壬戌 属客
窈窕 冯虚御风
桂棹 倚歌而和
横槊 余音袅袅
幽壑 扁舟
嫠妇 愀然 山川相缪 舳舻
旌旗 酾酒 渔樵 江渚 匏樽 蜉蝣 无尽藏 狼籍 枕藉
对了么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横槊shuò 余音袅袅 niǎo
幽壑 hè 扁舟piān
嫠妇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 舳zhú舻lú
旌旗jīng 酾shī酒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看看你写对了么
三级吟诵目标
听范读,给生字正音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自我放声读,找准文章情感基调
小组合作朗读,总结文章情感脉络。
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思维天地
开头 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

其次 写在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长期过谪居生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对话做好了铺垫


接着 以“苏子愀然”“问客”,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

感情疏理
1段: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
2段: 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3段: 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4段: 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5段: 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情感梳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请你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赤壁赋
景色
万顷之茫然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文章内容构成
水 月 人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句意解释
意为浩浩荡荡地像在天空里乘风浮游。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冯虚,凌空。冯同“凭”。虚,天空。御,驾。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意为飘飘然像脱离人世而独自一个人。
遗世,脱离了人世。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意为成了神仙而飞升仙界。
羽化,道家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意为我的怀想,多么渺远。
渺渺,悠远貌。怀,思念。
3 渺渺兮予怀:即“渺渺然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即“望美人于天一方”。
意为遥望所思慕的人,你在那很远的地方。
美人,借指所思慕的人
4 寄蜉蝣于天地:
意为个人生命短暂,像蜉蝣一样寄生于广阔永恒的天地之间。
意为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间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
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遨游,同义复词,即“游”。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
5 “挟飞仙”两句:
本文构思慎密,行散神聚,表现了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请具体理清作者地方感情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主客对话阐述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
第四段 文章以“苏子曰”引出的一段话,是针对上文“客曰”反映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这正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苏子曰”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

最后 客人转悲为喜,一醉后“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一方面写出了“清风”“明月”“江上”之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欲借酒力消除胸中块垒之结


第一段
1找出本段景物描写的句子
写景的句子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 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乐”情的?
作者通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写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是写江面之景。游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放声地诵明月之诗,愉快地歌窈窕之章。不久,月亮也出来助兴,作者的视线又由江面转入天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徘徊”可说是神来之笔,从东山上升起的月亮,似乎很理解人意,它慢慢升起,却又不忍匆匆离去,只在斗牛之间“徘徊”,又似在看人间美景。
透过月光又看到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月夜美景,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的游人自然心旷神怡,任一叶小舟在江面上飘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于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人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了仙景。作者由景自然过渡到人的感受上,痛快淋漓地描绘出要飞升成仙的情景,情中有景,情景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笔势流畅,多处用典却不着堆砌之痕。
第二段
1第一段写了“乐”情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
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心情往往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写照。
作者不仅歌“窈窕之章”还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一般认为是君主,自己与君主天各一方,这就写出了苏轼的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王朝分忧,然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便感叹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换天地自然界的皓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生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萧声的悲凉反映出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连读者也不由得悲伤起来。
第三段
1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感叹千古英雄尚如此,况我们这些有志而无为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