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8 寡人之于国也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8 寡人之于国也

  • 格式:  PPT
  • 大小:  329K    27张
  • 时间:  2015-11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8《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8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目录
孟子、《孟子》简介
释词解难、梳理文脉
结构分析
语言现象
巩固练习
孟子、《孟子》简介
孟子简介

《孟子》简介
返回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返回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返回
分析结构
全篇一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问题: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
第二部分(2—7自然段)孟子论证自己的观点,表明理想,指出弊端,阐明王道,进行劝谏。
返回
总结全文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让民众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来发展生产,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返回
语言现象
通假字
名词活用作动词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
成语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4)王无罪岁
〖罪〗归罪,责备
返回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下一页
孔子曰“何陋之有?”          —— 《陋室铭》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 水》
下一页
宾语前置出现的一般规律
否定句中
疑问句中
“唯……是……”
无特殊句式
返回
上一页
介宾短语后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返回
成 语
弃甲曳兵:
五十步笑百步:
形容战场上狼狈逃跑的样子。
比喻自己与别人有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的去讥笑别人。
返回
巩固练习
题1
题2
题3
题4
题5
返回
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答案:D 此为连词,其它为介词
返回
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 D
返回
题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野芳发而幽香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 A
返回
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 ⑤ /②/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答案 A  ① ⑤为结构助词“的”;②为复指代词;③为衬字,协调音节;④为宾语
返回
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C 罪,名词活用    为动词,归罪
返回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助词,舒缓语气
助词,的
介词,对于
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
介词,到
返回
察:考察
请:
表恭敬的副词
名词动用,敲鼓
(yè) 拖着
介词,凭借
鼓:
曳:
以:
只是,不过
直:
返回
(Cù) 密
(gǔ) 网
(wū) 池塘
数:
罟:
洿:
返回
(yì) 穿上
(xù)畜养
(xiáng) 学校
衣:
畜:
庠:
尊敬父母
(tì)敬爱长兄
孝:
悌:
同“斑”
颁: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
耽误
夺:
返回
食①:
(shí) 吃,动词
(shí) 食物,名词
约束
同“途”,道路
(piǎo) 饿死的人
食②:
检:
涂:
莩:
兵器
兵:
名词作动词,归罪,责备
罪:
返回
梳理文脉
1、提出问题:
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
2、转换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
3、介入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深入问题: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解决问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