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66K    6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 骊歌(lí) 祈祷(qǐ) 可歌可泣(qì)
B. 彷徨(páng) 真谛(dì) 怅然(chàng) 鲜为人知(xiǎn)
C. 赫然(hè) 剽悍(biāo) 脐带(qí) 锲而不舍(qiè)
D. 归省(xǐng) 蓦然(mò) 逞能(chěng) 气冲斗牛(dòu)
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 人声顶沸 来势汹汹 家喻户晓
B. 杂乱无章 慷慨淋漓 妇儒皆知 博学多识
C. 迥乎不同 大彻大悟 参差不齐 姗姗来迟
D. 语无伦次 芸芸众生 迫不急待 妄下断语
3.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B. 卢轩经过六年的苦练,吹得一手好笛,终于在全省少年乐器比赛中获得金奖,真是当之无愧。
C. 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怏怏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D.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B.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④②③① D.⑤③④②①
6. 选出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答案:1、B 2、C 3、B 4、C 5、D 6、B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
①《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⑤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⑥春潮带雨晚来急, 。 (《滁州西涧》)
《夸父逐日》中最能体现夸父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的句子是:
,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落花时节又逢君。
黄梅时节家家雨,
江山代有才人出
即更刮目相待,
野渡无人舟自横。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二.文言文阅读。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加点字词注音。4分
夸父( kuā ) 颛顼( zhuān )( xū ) 水潦( lǎo )
二、解释加线字词 20分
1、逐日( 追赶 ) 2、逐走( 赛跑 )
3、入日( 落下 ) 4、欲得饮( 想要 )( 喝水 )
5、饮于河、渭( 到 ) 6、河、渭不足 ( 黄河) ( 够 )
7、北饮大泽( 向北 ) 8、弃其杖( 他的 )
9、昔者( 从前 ) 10、怒而触不周山( 撞 )
11、地维绝( 绳子 )( 断) 12、故日月星辰移焉(所以 )( 这里 )
13、地不满东南( 坍陷 ) 14、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 )( 聚集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6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四、课文理解 60分(每个6分)
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 ,它们都是 神话 (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4分)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4分)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2分)
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10.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夸父逐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过关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加点字词注音。4分
夸父( ) 颛顼( )( ) 水潦( )
二、解释加线字词 20分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4、欲得饮(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9、昔者( ) 10、怒而触不周山( )
11、地维绝( )( ) 12、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3、地不满东南( ) 14、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6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60分(每个6分)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6分)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6分)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6分)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10.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