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能力测试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第五单元·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戎夙sù,早,这里指幼年)

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快把树枝压断了)诸儿竞惟(惟独、只有)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树在道旁而多子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这则短文加上标点。

2.解释加粗的字。

1)尝________________。(2)走________________。(3)之________________。

4)日________________。(5)此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沙漠王”与罗布泊(节选)

 

罗布泊,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罗布泊,也是一个可怕的名字。

自从彭加木悄然失踪,余纯顺折戟沉沙,罗布泊一度被传言为“生命禁区”。如果没有十足的勇气,百分之百的把握和万无一失的精神及物质准备,那么,你就别想走近罗布泊。然而,它没有拒绝赵子允,因为赵子允是赫赫有名的“沙漠王”,罗布泊无法拒绝!

可以说,罗布泊是在赵子允眼皮子底下由盛而衰的。上世纪50年代末,赵子允首次进入罗布泊,罗布泊还是一片汪洋大泽,方圆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后来就渐渐缩小,直到70年代初完全干涸。现在,连曾经注入罗布泊的孔雀河都干涸了数十公里,更别说罗布泊了!

画家陈雅丹的父亲是陈宗器先生。陈宗器先生一生情系罗布泊,因此给爱女起名叫“雅丹”以纪念他率先发现并命名的龙城“雅丹地貌”。现在“雅丹地貌”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用语。而陈雅丹呢?为了能到罗布泊走走父亲走过的路,亲眼见一见“雅丹地貌”,几乎等了整整半生。赵子允与陈雅丹通过收藏家、探险家周凤彩相识,得知陈雅丹是自己年轻时就崇拜的老前辈的女儿,赵子允二话没说,当即允诺。赵子允提前半年拟计划、定路线、跑赞助单位、找驼工、筹措所有必需物品,确保万无一失。而且,赵子允找来了赫赫有名的职业探险家刘雨田。刘雨田无数次穿越过“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却一次也没有纵穿过“生命禁地”罗布泊。[甲]1997年10月1日这天,[乙]天气睛朗,秋高气爽,[丙]在赵子允的带领下,陈雅丹、刘雨田、周凤彩和另一位徒步探险家李东一行,沐浴着西部灿烂的阳光,浩浩荡荡由乌鲁木齐出发,向东南方遥远的罗布泊挺进。[丁]正因为有赵子允做向导和指挥,安排一切,在长达近一个月的穿越中,尽管途中遭遇了两场大风雪,十几峰骆驼迷路,全队几乎断炊、李东中途犯胃病掉队,刘雨田一度走失……但最终赢得了纵穿罗布泊的全面胜利!

赵子允对陈雅丹说:“一般旅游者只是横穿罗布泊,或沿罗布泊边缘擦边而过,而这次我们是纵穿,这在旅行团是首次。而且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画家走过这条路呢,你是第一位!”

1.“赵子允就想借这次机会,了结刘雨田的这桩心愿”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加粗词“折戟沉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布泊一度被传言为‘生命禁区’”,中,“生命禁区”的意思是大沙漠,没有植物生长。

B.“雅丹地貌”是地质上的一个学术用语,陈宗器先生率先发现并命名的龙城“雅丹地貌”就在罗布泊。

C.“自己年轻时就崇拜的老前辈”中,“老前辈“指的是陈宗器。

D.“了结刘雨田的这桩心愿”中,“心愿”指的是纵穿“生命禁区”罗布泊。

4.请换个角度表述“罗布泊无法拒绝”这句话(意思不能变),并简要说说哪种表述好,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罗布泊“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罗布泊一度被传言为‘生命禁区’”这一句中,“一度”去掉妥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北极在什么地方

 

1)对人们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北极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有人会说,北极不就是指北纬66°33′以北,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吗?也有人会说,北极包括整个北冰洋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周围的各海域,也有人以最高气温10℃为界限来划分北极的区域。

2)这样的回答对不对呢?应该说对,但又不完全对,说对,是因为它基本正确;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运动,北极也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在经常地搬家。

3)我们知道,地球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叫做极点,最南部的一个叫做南极点,最北部的一个点是北极点。所谓极点,就是指地球自转的时候,假设的地轴和地球表面相交的那一点。实际上,地球的中心并没有那么一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轴。事实证明,这是人们为了说明地球运动的性质所作的一种形象的假设。这种假设是有道理的,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它的自转轴也在不断地旋转,因此地轴和地表相交的那个点(也就是极点),就不可能永远固定在地面的某一个地方,因为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相交的一点,也必然是不断移动的。300多年以前,牛顿就指出了这个道理。当时,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假想,后来许多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证实了地极确实在不断地移动,而且移动的轨迹很不规则,是一个弯弯曲曲的螺旋形曲线。有时候,螺旋的范围越转越小,就像拧紧的螺丝,有时候范围又越转越大,像放松的弹簧。尽管地极移动的轨迹相当复杂,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地极移动的周期一般是14个月、一年或半年。由于这种移动非常微小,所以不仅我们感觉不到,而且不用专门的纬度观测仪器也是不容易发现的。地极移动的道理说明,北极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经常挪动搬家。科学家们根据这个道理推算,如果地极每年 的北极世界。近年来在北极圈内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人们认为这是地极移动的一个例证。因为石油矿床的形成需要包括石油生成岩和贮油岩在内的厚厚的堆积盆地的。那么,只能是千万年以前,北极曾经处于低纬度的热带,蕴藏石油的条件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由于地极的移动,当年的热带就变成了今天的北极。

4)北极究竟在哪里?这是全世界许多天文台和天文学家随时都在注意观测和研究的问题。

1.文章一开头就用疑问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科学地指出北极位置的是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画线句中“一般”这个词,并说明该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下面两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分别填在文中横线的甲、乙处。

A. 5000万年以前           B. 5000万年以后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5.第一段中,加粗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末段首句为什么再次提出“北极究竟在哪里?”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的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

B.文章是一种假设,没有事实根据。

C.与文章开头相照应,重申文章说明中心。

D.问题已经解决了,再不需要寻找更为科学的根据。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已高达8848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每年以5厘米的速度上升。人们不禁要问:喜马拉雅山脉会突破万米大关吗?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了解释:如果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那么,不需要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就像是在“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地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那么,地球上的山脉底座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负荷呢?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如果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那么不用25万年,它的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迷。

1.文中加粗的“极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豆腐“叠罗汉”作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分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至今还是一个谜”与前面阐述的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

要求  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使题目完整;

②要有真情实感;

600字左右;

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例文]

 

当我面对“征服”的时候

河南考生

 

我是一只小蚂蚁的幽灵,现在我用饱蘸着我血泪的笔墨,向你讲述当我面对那个可恶的小男孩“征服”时的英勇和悲壮的故事。

在人们所谓的“小蚂蚁”群中,我算一个大块头的,有人的指甲盖那么宽,两前脚像两把大钳子一般。

那个可恶的小男孩,一见我就认定我是个“军官”。他把我放在一张白纸上,来回折腾,搞得我晕头转向,我向前冲,他向后弹;我向左逃,他向右推。但我仍在不停地东突西冲,就是不听他的摆布。

他生气,拿出小坦克车威胁我,拿出痱子粉呛我,甚至拿着纸筒对着我大喊大叫——可是谁怕谁呀?我并不理会这一切,从容地翻过坦克车,绕过痱子粉,向生命的希望地带进发。我知道,只要我逃出这白色的框子,就能获得自由!

那小家伙却因此气急败坏,竟找出打火机,把出火口对着我,用力地按动开关。由于他手忙脚乱,上蹿的火苗反而烫着了他自己。他大叫一声,甩甩手决定继续。他平拿着打火机,迅速地蹭着开关,让火星溅到我的身上,每次都让我下意识地抽动一下身子,好痛啊!但痛归痛,我的脚步却从没有停下来。看着我痛苦抽动的样子,那小子兴奋极了。我的六条脚都因此被烧焦而蜷曲,我想,头可断,血可流,但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向这个可恶的家伙低头。我使出全身力气,掉过头来,迎着打火机,向那小子扑过去。他显然被暴怒的我震慑住了,竟忘了蹭开那喷火的东西。我乘他不备,直蹿到他的手指头上——只听他“哎呀”一声。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咬破了那个一心要征服我的家伙的手指头!

那家伙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为了挽回人类的可笑的面子,竟疯狂地点燃了那张白纸,送我来到自由的天国。

那个小家伙,他总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的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的火焰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

[简评]  这是一篇别出心裁的考场佳作。考生以寓言的形式写作,有很强的寄寓色彩,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这一主题,立意深刻。

文章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赋予小蚂蚁人的性格和特征,讲述了小蚂蚁悲壮而感人的故事。全文所写情节有血有肉,叙述生动具体细腻,描写十分传神,读后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颇具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一、(一)1.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2.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  3.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1.……七岁,……小儿游。……多子折枝,……竞走取之,……不动。人问之,答曰:“……多子,……苦李。”取之,信然。  2.(1)曾经  (2)跑   (3)它,代李子(4)说(5)这,代李子  3.把李子拿来吃,确实是这样的。 4.①王戎七岁智商高,值得我们学习。  ②王戎判断正确,料事如神。 ③王戎有独立见解,不为众人所动。(答出一点即可,凡言之成理的也可)

二、(一)1.A   2.不幸遇难。3.A   4.他(赵子允)定能征服罗布泊。 原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好。  5.西部偏远处,属“生命禁区”,探险家都极少到达;但又有许多像“雅丹地貌”等吸引人的地方。6.不妥。这次赵子允等“纵穿”了一次,就证明“传言”仅仅“一度”而已。

(二)1.紧扣题目,引起读者注意。  2.北极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经常地搬家。  3.通常、常常。地极移动的周期大部分是14个月、一年,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或地极移动非常微小。   4.甲处:B。 乙处:A。   5.不能。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容易”,去掉了“似乎”意思就变成容易了。   6.C。   (三)1.山底承受压力的最大限度。   2.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在“叠罗汉”,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一样散架崩塌。  3.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山体就会崩塌,而这个极限负荷是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  4.不矛盾。科学家对25万年后的喜马拉雅山的推测,只能是一个谜,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三、参见“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