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6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基础训练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四单元·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未几,________,妇拍儿亦渐拍渐止。________________,盆器倾侧,________________。……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两股战战,________________。(林嗣环《口技》)
2.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春晓》)
3._____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_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其夫呓语( ) (2)絮絮不止( )
2.解释下列加粗字。
 
3.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的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有的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有的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请把这些时间性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1)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踊:________。蕴藻:________。
2.根据文意解释画线词语。
(1)自失:________________。
(2)弥散:________________。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的景物描写从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多方面铺开,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觉的语句。
(1)视觉________________。
(2)嗅觉________________。
(3)触觉________________。
(4)听觉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请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为什么说它“变得飞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联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看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看。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看戏
要求 ①“看戏”是丰富多彩的,有不少值得记叙的。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用第一人称写法,表达“看戏”的全过程。
③字体清楚,卷面整洁。
[例文]
 
看戏
[台湾] 许玫理
 
其实我看过她也没几次,可是印象却非常深刻。每逢什么节庆,街坊左右的同伴总不忘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招呼:“‘大姐妹’来啰,大家快去看喔!”对于这种消息我是特别留神的,往往有个风吹草动,就马上挣脱家人的怀抱,提着两只拖板,光着脚,跑得比谁都快。从布置,试麦克风,一直等到开演,谁都比不上我们这群小孩勤恳!到了日落西山,准会有谁的母亲来到戏台前,揪起一个小家伙:“财仔,呷饭啦,看得都憨了!”食指尖一点:“阿英、阿火,你们阿母都在等吃饭,走,统统跟我回去!”我的眼睛哪能离开台上,御猫和锦毛鼠斗得正起劲呢!拖拖拉拉,小孩总拗不过大人;跑回家里,挨顿臭骂,三下两下扒完一碗饭,“嘎吱!嘎吱!”我又回到了戏台下。祝英台的纤指正好戳上了梁山伯的额头:“呆头鹅!”
每次看到她,总是英姿焕发,有时抖着一支炫目的梨花枪,有时舞着寒光闪闪的宝剑,右脚一迈,左手一比,帅帅气气地唱起:“今日我出了人头天,不敢忘当年贫苦时……”一投足,一瞟眼,真真把我给看痴了,就把枝仔冰给溶了一裙子。有一回她演了个薛丁山,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青衣小帽求樊梨花回心转意去了;好不容易走到关外头,偏偏又被挡住了;后来听说樊梨花死了,就哀哀地倚着墙柱子,也不大声嚷嚷,也没捶胸顿足,就只低低地唱:“想当年是我无义负你心,今日千里迢迢来求情,没想到,你竟魂归极乐天,叫我恩怨如何来摆平……”她在台上唱得忘我,倒不知道我在台下看得出神,一脸的湿热,也不晓得是汗,是泪,还是酸梅汁,整个人真是看呆了!
我是每有戏必看,看完了戏必定要精神恍惚好几天。大家都笑我是个小痴子,妈妈还说干脆把我卖给唱戏的算了,大家还有个钱买麦芽膏舔舔。我却也当真,毫不含糊地回答:“好啊,说真的喔!”还打算好,若真要离家,可别忘了那个金发洋娃娃,那几颗蓝色的玻璃珠,还得穿那双白皮鞋,还有……还有才买不久的红绒外套……我还常提醒家人,下次他们再来时,可别忘了去问一声!
看戏的小孩对戏台后面的世界总是好奇,有事没事就爱在周围溜溜,张着眼睛仔细寻找看有没有细缝,可以让我们透视帐幕里的玄机。有一次在换幕时,终于让我扯出了一条小缝。往里头看,打打闹闹的一群小娃儿,几个化好妆的女戏子,跷着腿,啃着指甲,摺了几张报纸在扇凉;一个年纪大些的女人,端着铁盒子,死命地扒饭;一个小女孩玩得起劲,不小心撞上了她,“啪”一声,把小女孩打了一个踉跄,把帐子外的我吓了一跳。我继续搜寻我所找的目标,终于看见了。她坐在一只大木桶上,靠着墙、仰着头睡,敞着的怀里,搂着一个认真吸吮的小娃娃。我瞧见她跷起的脚板,指缝间满是乌黑的泥垢,涂着十根艳红的蔻丹……一个突着一颗大金牙的男人走了过来,猛推她一把:“开始了!”她匆忙将小孩往桶上一放,抓起靴子就将脚板使劲地塞进去。那天,以后的戏我都没看了,没有向谁说一声就独自回家了。回到了家,全家都奇怪了起来,没等他们问一句话,我“哇”一声就先哭了:“我不要卖给唱戏的,我不要卖给唱戏的,呜……”
戏台子搭了又拆,拆了又搭,我始终不再去当观众。当别人吵得锣鼓喧天时,我宁可端碗仙草冰,摇着芭蕉扇,听牛郎织女七夕会的故事。长大后,别人提到我,仍然会说:“就是那个爱看戏的喔!”我总是一笑,却不知怎么的,总会想到她。
[简评] 这篇文章通过“看戏”塑造了一名女艺人的形象,反映了台湾女艺人生活的坎坷与辛酸。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情绪变化为线索,进而表现人物的命运的。开始时,“我”爱看戏,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后来,“我”跑到后台见到的“帐幕里的玄机”。至此,幕前的英豪和幕后受尽凌辱的艺人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后的戏我都没看了”,这表现出“我”的失望和痛苦。至此,我们知道这种表现手法叫反向照应,而不是一般文章采用的首尾回环照应。
参考答案
一、(一)1.夫齁声起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妇梦中咳嗽 奋袖出臂 几欲先走 2.处处闻啼鸟 花落知多少 3.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二)1. (1) yì(2) xù 2. (1)喂奶 奶头 (2)精妙之处 好 3.(1)既而 (2)一时 (3)是时 4.(1)妇人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 (2)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5.“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些描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艺。
二、(一)l.yǒng yùn 2.(1)(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2)弥漫,消散 3.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映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4.笛声。 5.(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或“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3)“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或“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6.写航船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二)1.用排比句能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2.阳光本是静态的,但阳光下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这句话写出打腰鼓时那热烈、灵动的场面。3.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应,同时也给人以历史感,从更广阔的时空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以及作者对它无限神往。 4.这句话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磅礴能量和对观众产生的奇特效应。它震撼人心,使观众受到感染,产生了心灵共鸣。 5.“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6.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意思对即可) (三)1.选文第一段第1句话:“台中间小桌上……静穆庄严的。”这句话是卡拉玛舞蹈的背景,既体现了印度舞蹈的强烈的宗教色彩,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眉、目、手指、腰肢、舞步、铃声等。 3.“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的娇羞”“张目瞋视”。 4.卡拉玛已完全进入舞蹈的情境中,忘记了自己是在表演,忘记了有观众在看,正说明她融入了艺术的角色中。 5.卡拉玛优美的舞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中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6.冰心的文笔十分优美,形象地把卡拉玛的舞姿展现出来,激发了我们的想像力。
三、参见“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