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宁化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宁化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 、基础(28分)
1、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⑴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⑵ 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
⑶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⑷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春夜洛城闻笛》)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提高理解能力”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健全制度。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
3、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záo ) 蝉蜕 (duì) 瞬息 (xùn) 讪笑(shān)
B、骊歌 (lì) 溅溅(jiān) 收敛(liàn) 秕谷(bǐ)
C、污秽(huì) 胡骑(jì) 炽痛(chì) 亘古(gèn)
D、狂澜(lán) 攒成(cuán) 踱步(dù) 倜傥(tìdǎng)
4、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1—3题。(7分)
不必说碧绿的cài qi(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yǒng zhōng(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轻捷”的意思是 ,“攒”的意思是 。(2分)
(3) 用加线的关联词写一段有中心意思的话。(3分)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5、班级准备开展“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七一班的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不少于50字。(3分)
⑵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2分)
⑶ 请你写两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2分)
二 、阅读(42分)
(一)《伤仲永》(王安石)(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世隶耕 隶: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4)贤于材人远矣 材人: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8、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2分)
9、假如你是方仲永,有幸听到“王子”的话,你最想说什么?(2分)
(二)阅读《最后一课》(节选)(10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0、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1、选文的第二段加点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1分)
1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2分)
1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_____ _、____ __、 描写。(3分)
(三)改变一生的闪念(12分)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16、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7、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4分)
18、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9、上面的文字选自高尔基的《 》,文中的“我”的名字叫 。(2分)
20、画线的句子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21、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生的朋友、最知心的人与最了解、最珍贵”的人?(4)
三、写作(50分)
22、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③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④,韩赵宾从⑤,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⑥,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⑦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孰与:表示两者比较。④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⑤宾从:服从、归顺。⑥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⑦属:同“嘱”,委托、托付。
1、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起 曰 此 三 者 子 皆 出 吾 下 而 位 加 吾 上 何 也
2、与文中“主少国疑”中的“少”字意思一样的是(2分) ( )
A.宾客意少舒 B.少壮 C.少顷 D.来而记之者已少
3、翻译文中划直线的句子。(2分)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4、“起默然良久”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你能用你的话具体说明其中的原因么?(2分)
5、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2分)
宁化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号
一

二
三

附加题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 、基础(28分)
1、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⑴ 。

⑶ ⑷
(5) ,
(6) ,
2、( ) 3、( )
4、(1)cài qi( ) yǒng zhōng( )
(2)
(3)


5、(1) 答:

(2)答
(3)答
二 、阅读(42分)
(一)6、(1)隶: (2)扳:
(3)宾客: (4)材人:
7、(1)
(2)

8、答:
9、答:

(二)10、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
12、答:

13、答:

14、
(三)15、答:
16、第一次:
第二次:
17、答:


18、答:

(四)19、《 》
20、答:
21、:答:
附加题(10分)
1、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起 曰 此 三 者 子 皆 出 吾 下 而 位 加 吾 上 何 也
2、( )
3、答:
4、答:

5、答:

作文: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