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74K    7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卷
(一)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限断两处) 如是者凡更三师(限断一处)
2.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如斯而已乎? 或问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于舅家见之 C.仲永之通悟 D.父母强之不能止
4.【甲】文中的仲永曾经“贤于材人远矣”,却因“ ”,最后
“ ”;而【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却在遭逢乱世的情况下,不忘学习,还多了“ ”的经历。(3分)
5.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为什么?(2分)


(二)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策勋十二转 ②愿驰千里足
2.翻译第①段画线句,并说说该句意在表达什么?(2分)


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句)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2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断两处) (2)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限断两处)
2.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
见往事耳 涉猎经史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2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顺流下矣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C.蒙乃始就学 永乃发愤读书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余闻之也久
1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点作答。(3分)



(四)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夸父与日逐走 故日月星辰移焉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2分)
A.饮于河、渭 环谒于邑人 B. 怒而触不周之山 道渴而死
C.北饮大泽 北山愚公者 D. 触不周之山 仲永之通悟
3. 【甲】【甲】两文都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 的愿望;尤其【甲】文,即使没能追赶上太阳,结局也是“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局体现出夸父怎样的精神?

(五)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①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②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③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④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注:①羸(lěi)然:瘦弱的样子。 ②即:靠近,走近。 ③媿(kuì):同“愧”,愧感。 ④阙:空。
1.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俄而虎奋迅阚吼 妪登垣视之
及 归 而心异之
2.下面句子中加点“乃”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的是( )(2分)
A. 乃登垣伺虎至 B.(太丘)去后乃至 C.蒙乃始就学 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虎因为老妇人替自己拔出脚掌上的芒刺,对老妇人心存感激,每天将捉到的麋鹿、狐狸、野兔等丢到老妇人家中报恩。
B.村里的凶徒杀了人,官府怀疑老妇人是凶手,欲将其抓捕,老虎来救老妇人,老妇人担心老虎被抓,就登上矮墙对老虎说:“我很感激你,请你不要来救我了,赶快走吧。”
C.老虎只在第二天送来麋鹿狐兔,忽然有一天,扔进一个死人来,村人认为是老妪杀人也很自然。
D.《狼》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老妪与虎》中却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待像老虎一样的恶人,不能心怀同情,心存善念,否则只能自己害自己。
4.文中说“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为什么老妪说了,村里人就相信并放了她呢?(2分)

(六)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虽人有百手 几欲先走
尝得异人传授 既阕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划线句。(2分)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不能名其一处也 B.夸父与日逐走
C.饭疏食饮水 D.即书诗四句
4.【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仆当时私谓此固戏论耳,若真是吕祖,必当便以指头与之。今此《西厢记》,便是吕祖指头,得之者处处遍指,皆作黄金。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当有以济之 ②必当便以指头与之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24.上文中的人“心欲汝此指头”,如果我们要批评他,可以说他 ,如果我们要赞扬他,可以说他 。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 孰若孤
或以钱币乞之 若毒之乎
C.过 及鲁肃过寻阳 D.见 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 有时见日
1.①记功 ②窗户
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
 
3.“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