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7 端午的鸭蛋

  • 格式:  PPT
  • 大小:  2.79M    31张
  • 时间:  2015-02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公开课31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公开课31页)《端午的鸭蛋》ppt课件(公开课31页)
中山一中
郑凌慧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民俗散文)
谜语
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
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
(猜一物)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了解端午节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除了吃粽子外,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了解端午
检查预习,字词通关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méi
xiàn

xiāo
yān
lào
jīn
yìn
检查预习,字词通关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4)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令人看不懂、说不出其中妙处)
(句中指见过家乡鸭蛋,对别处的鸭蛋就难以看上眼了。)
(因而也感到荣幸)
(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
(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他的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小说充满诗意,散文则着眼于闲情逸致。“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当代散文家黄裳评价:“他的一切,都是诗。 ”
nào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特有)
名声
特点
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浏览课文,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
2.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二、精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1.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作者还讲述了关于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根据下面句子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说明。
(1)“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2)“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家乡鸭蛋的特点
名声久远
双黄鸭蛋多 会成批输出
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质细而油多

蛋黄是红的
引袁枚文作证
与北京鸭蛋相比
对故乡的热爱与自豪
与众不同
作者讲述了关于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趣事
挑鸭蛋、挂鸭蛋络子(重点)、吃鸭蛋
玩鸭蛋(空蛋壳装萤火虫)
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怀念童年生活
2.根据下面句子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说明。
(1)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2)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品味语言艺术风格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品味语言艺术风格
善用语言造型
平淡有味
朴素典雅
动感传神
>人生并不总是惊涛骇浪,更多的是风平浪静;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活中富含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意味; >只有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悠然恬静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要如汪曾祺老人一样,在平淡的生活中,在琐事、微物中学会发现情趣 ,发现诗意,尝出生活的滋味。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中山也有很多美味而颇具特色的食物、民俗风俗,你能列举出一两种吗?
吃,不仅是在吃味道,更是在吃出一种文化,一种风俗,吃出一种幸福滋味,吃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怀想……
沙溪龙狮鹤凤舞
沙溪龙狮鹤凤舞
请选取最能表现中山特色的一种风俗或是一种食物,写出你对中山的爱。
可以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中山……,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中山风俗。
也可以模仿文中你最喜爱的一个句式,写一段《味道中山 解说词》写出平淡食物中不平常的味道。
200字左右。小组内展示后,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四、小练笔
本周练笔:
请把堂上小练笔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味道》,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甜蜜幸福的滋味。
拓展延伸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且取得成功。
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八
保护中国节,
保护中国文化!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

没有集成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保 护 民 俗!
佳作欣赏
故乡的端午     清晨推窗,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馨香,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又是一年端午节。      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鸡蛋,再喝尽汤,肠胃不容易生病。 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山艾,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山艾和朱砂。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山艾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疖子疮包。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品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
端午的味道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有绿茶味的,腊肉味的,红枣味的,甚至还有鲍鱼味的、燕窝味的,连包装袋也是五颜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记忆的河,慢慢开始春潮涌动……      六年前,奶奶来到我们家小住了几个星期。她准备要回肇庆老家时,正值端午节,妈妈执意留她过完端午节再走。奶奶说她从小就会包粽子,是跟她的妈妈学的。肇庆的裹蒸粽特别有名,奶奶说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亲自包一回粽子给我们吃。      奶奶在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时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买了很大的艾叶,告诉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叶来包。她还准备了糯米、黄豆、猪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细而滑,不会有夹生的感觉。”奶奶告诉我,我还记得她把黄豆也泡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再用开水煮一遍,晾晾,这样就好去皮。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浇上去,腌上一天。 我问奶奶:“包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上超市买几个回来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终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让我帮忙。后来包好了,奶奶就举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馋鬼,煮好就能吃了!”
端午的味道     

     过了两三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了上来,奶奶把粽子分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神秘地对我们说:“我把一块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 谁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顺利,快快乐乐!” 我和爸爸妈妈互相看了几眼,都想看的看那块如意的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切开了自己的那个粽子。爸爸妈妈的粽子里都只有猪肉和咸蛋,他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望向了我。毫无疑问,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来,哇,一块淡绿色的玉,晶莹剔透,真漂亮!我开心地蹦了起来,觉得这一生便会事事如意、顺利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爱意,她笑开了花,脸上细细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      奶奶终于还是回老家了。玉如意从此挂在我胸前,爸爸告诉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给我的。原来,奶奶在粽子叶上做了个记号,只有她才知道哪个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乐,事事如意呀!      现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对我全部的爱。细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黄,细腻的猪肉,还有那淡绿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