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 吆喝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8 吆喝

  • 格式:  PPT
  • 大小:  600K    22张
  • 时间:  2015-02

《吆喝》ppt课件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吆喝》ppt课件8《吆喝》ppt课件8
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
生活中的交想曲
吆喝
作者:萧乾
讲授:陕西省府谷县新民中学 刘二慧
我要达到的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口味分析。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德育目标
  1、树立文化大观念,口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 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
萧乾 (1910__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译有《尤利西斯》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北京城杂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
器乐
声乐
吆喝
从早到晚(5-9)
早上(5-7)
晚上(8-9)
一年四季(10)
春天,到夏天
秋天,到冬天
吆喝的内容
吆喝的声调
吆喝的音韵节奏
(引入)
(介绍)
(评价)
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吆喝种类
从早到晚
早:大米粥、油炸果、
青菜、花儿
白天:百货商店、
修理行业展销
晚:馄饨、唱活匣子、算卦、要饭
一年四季
春:卖蛤蟆骨朵儿
夏:雪花酪
秋:海棠、 、柿子
冬:葫芦儿、烧白薯
合作探究
1.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各有什么吆喝声?请将它们找出来,仔细品味。并试着模仿几句.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3.本文的语句衔接过渡十分自然。找出这些过渡句,看他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吆喝】葫芦儿 葫芦儿冰糖多呵 大糖葫芦儿呵 蜜来哎 葫芦儿 冰糖儿多呀哎 葫芦儿 冰糖儿多呀哎 哎 大糖葫芦儿呵 哎 扛串儿 哎 小朋友 扛串儿 大糖葫芦儿呵
【解说】冰糖葫芦在冬天的北京随处可见。小贩们把红红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然后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卖。 相传冰糖葫芦由来于宋代,一江湖郎中以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治好了皇宫贵妃的郁症,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就如法炮制,把山楂串起来卖。时至今日,冰糖葫芦仍非常受大众喜爱。 根据不同的区域,北京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各有特色,东南城、西北城、厂甸、庙会、东安市场的吆喝都有不同。
葫芦儿呵 葫芦儿冰糖儿多呵 葫芦儿 将蘸得耶 葫芦儿 大糖葫芦儿呵 葫芦儿 将蘸得耶 多么老大的串哪
冰糖葫芦
【吆喝】哎烤白薯哇 热乎呃
  【解说】烤白薯外地也有,据说北京的最好,另有风味。
  过去卖烤白薯的是一大早出来做买卖,他们头戴毡帽,用大剪子夹白薯,在铁皮桶改造成的炉子里烤熟,趁热卖。
烤白薯:热乎呃
【吆喝】栽花呀 栽花呀 芍药花呀 矮行尖呀哎 薄荷秧儿呀哎 玉兰花呀哎 茉莉花呀哎
  【解说】通常卖鲜花的同时也卖花苗,他们挑挑儿走街串巷叫卖,挑子里的花苗都带根带土,专门给四合院里的住家们栽种用的。他们吆喝的时候几乎不会漏掉自己卖的花的品种,有时还与老太太、大姑娘说着话一般,透着一股热乎劲儿。
鲜花:茉莉花呀哎
【吆喝】买一大小 呃小金鱼儿 来呀哎 唔哎嗨 大小 呃小金鱼儿来呦 哎 仨大一条啊 俩大一条啊 您别拿我们当卖 黄瓜的呃 我们是卖 大小呃 小金鱼儿来呦呃
  【附注】金鱼池徐家,由十四、五岁的小孩挑担到各胡同里去卖,吆喝诙谐有趣。 【解说】过新年,很多人家喜欢买小金鱼在鱼缸里养着,图“吉庆有余”,既哄小孩高兴又图个吉祥。胡同巷子里常见着肩挑木桶和筐的卖小金鱼的,木桶里盛满水,用荆条编的筐子里放一、二十个金鱼缸。
  旧时东郊高碑店的金鱼最有名,做买卖的挑着担子从东便门到各条胡同叫卖,吆喝声拉长音极有韵味。而在不同的区域,吆喝也各有特点。
小金鱼:仨大一条啊
【吆喝】硬面 饽饽啊
  【解说】硬面饽饽也叫"墩饽饽",是用发面做成的一种点心,稍加一点糖,焙烘后很硬。过去在北京,每当清晨,常常听到叫卖的清脆而深长的吆喝;在深夜,也常有老者,提着一个木盒,点着一盏小油灯,在呼啸的寒风中,迈着艰难的步子,拖着沉闷的长声吆喝。
  晚上买硬面饽饽的多是作坊头子,也就是磨玉器的、做牙刷的、攒花儿等在夜间干活的,晚上十二点多,吃两口硬面饽饽御寒果腹。
硬面勃勃:勃勃啊
【吆喝】来 高庄儿的柿子哎 涩了还要换的咧
哎南瓜大的咧 不涩的咧 涩了还要换的咧

【解说】柿子是北京秋冬季节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许多人家在霜降之前将柿子去涩,在缸里存放起来。柿子以高庄所产最为好吃,小贩们标榜其产地、甚至不惜以夸张的比照来激起买主的欲望,而且涩了管换,和气生财。在寒风瑟瑟的夜晚,这样的叫卖透着一种凄惨,让听的人不油然而生怜悯之心去买。
柿子、海棠:涩了还要换的咧
西瓜

【吆喝】
哎 这斗大的西瓜 你就船这么大的个块儿咧 吃了呗呶快来哎 润嗓子 甜嘞 这两个 大俩哎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老北京印象
拓展训练
其实,不仅北京有吆喝,我国各地都有。而且由于各地语言、风土人情不同,吆喝也各有不同.现在,这种口头广告正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吆喝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注意抢救。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熟悉的吆喝声,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请放开喉咙吆喝一下。

按照提示的格式说一说:

这是一篇(      )   
这篇文章好在(        )
我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              )
感悟品味
通过吆喝, 你听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你闻到了什么?——
       你领悟到了什么?——
感悟品味
作 业:
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2.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