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DOC
  • 大小:  58K    4张
  • 时间:  2016-02

2011年中考复习九年级第一轮月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九年级月考试题 2011/3/29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文默写(16分)
① 子曰:“岁寒, ”(《论语十则》)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⑤ 庭下如积水空明,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⑦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冰心《荷叶母亲》)
2、阅读下面新闻,完成问题。(6分) 
中新网9月15日电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论一出引发了网民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媒体评论纷纷指出,对于“三好学生”不应单纯存废,而要改革其评选内容,保证其评选机制和程序的公正公平,克服在加分、保送等利益驱动下的“评选腐败”,回归“三好学生”本身的激励意义。 ① 针对上面消息,班级同学纷纷议论,同学甲认为“三好学生”评不评选意义不大,只要成绩好,能考上重点高中就行了。对于这样的说法,假如你持反对意见,你将如何反驳他?(3分)

② 有的同学认为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应该如何劝他,正确对待这些心理压力?(3分)
3、名著阅读(6分)
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用鱼叉朝下猛地扎进鲨鱼的脑袋,正扎在它两眼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笔直通到脑后的那条线的交叉点上……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登多索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① 文中的“他”是 ,是美国作家 的名著《 》中的主人公。
② 请结合小说中具体情节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2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 以其境过清( )② 不可名状( )③ 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不可久居( )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6、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7、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4分)
8、“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作者怅然的仅仅是小溪吗?(4分)
(二)(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轩冕(有篷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可爱者甚蕃 ④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
11、周敦颐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二者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思想?(6分)
周敦颐感慨的原因:
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的原因:
古人思想:
(三)阅读下面诗歌,然后答题(8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本词上阕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13、划线句是后人称道的名句,分析一下后人为什么特别欣赏这个句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地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4.为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倏( )地 拗( )不过
15.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6分)
16.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⑴ 从意义和作用两个方面为加框词做注。(3分)
⑵ 赏析下面句子。(3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17.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5分)

18.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