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DOC
  • 大小:  104K    12张
  • 时间:  2016-02

2009文言文回望复习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至九年级)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09文言文回望复习整理
八下: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C、窥谷忘反 窥镜而自视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 )流漂荡,何意东西( )
(2)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
3、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意理解:
(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

(2)这篇文章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
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 安得广厦千万间 D、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环堵萧然( ) B、短褐穿结( )
C、造饮辄尽( ) D、晏如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三)、阅读《马说》(韩愈),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骈死于槽枥之间(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C、执策而临之( ) D、才美不外见(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既加冠 既克,公问其故 B、益慕圣贤之道 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卒获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无从致( )书以观 B、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C、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D、俟( )其欣悦
3、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
(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漂荡 B、闻水声 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怡然不动( ) B、往来翕忽( )
C、悄怆幽邃( )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翻译下列句子: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意理解:
(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 ”再写到“ ”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心境。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4)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5)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幽邃“?
(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六)、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 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中有足乐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横( )无际涯 B、 薄( )暮冥冥
C、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文意理解:
(1)、读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如: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6)、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7)、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8)、《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9)、请有课文第三、四段中任意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如第三段内容——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之情;写法——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用了排比、对偶等恰当的修辞手法。)
(10)、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C、朝而往暮而归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C、云归而岩穴暝( ) D、颓然乎其间者( )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意理解: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八)、阅读《满井游记》(袁宏道),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娟然如拭 ( ) B、泉而茗者( )
C、汗流浃背( ) D、柔梢披风( )
3、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意理解:
(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物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情怀。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始、乍、新。
九上:
(九)阅读《陈涉世家》(司马迁)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会天大雨 ( )
C、度已失期( ) D、夜篝火( )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文意理解:
(1)、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2) 、陈胜确定的方针是:举大计;拟定的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威众之策是:① 置书鱼腹  ②篝火狐鸣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 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十)、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 ②免冠徒跣 ( )
③休祲降于天( ) ④天下缟素( )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4.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十一)、阅读《隆中对》(陈寿)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
C 、遂用猖蹶 此用武之国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由是先主遂诣( )亮 B、利( )尽南海
C、此殆天所以资( )将军 D、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文意理解:
(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十二)、阅读《出师表》(诸葛亮)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 臣本布衣,……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以讨贼兴复之效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弱为强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遂许先帝以驱驰 ( ) B、庶竭驽钝 ( )
C、猥自枉屈 ( ) D、至于斟酌损益( )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文意理解:
(1)、选文第②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3)、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九下:
(十三)阅读《公输》(墨子)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曰:“喏。”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不可谓知类( ) B、愿借子杀之( )
C、然胡不已乎( ) D、胡不见我于王( )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文意理解:
(1)、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

(2)、①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十四)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C、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D、必先苦( )其心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意理解: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2)、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
(十五)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 B、故患( )有所不辟( )也。 C、乡( )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文意理解: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言或行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六)阅读《<庄子>故事两则》,回答下列各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B、于是鸱得腐鼠( )
C、安知鱼之乐( ) D、请循其本( )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文意理解:
(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2)、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十七)阅读《曹刿论战》(《左传》),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遂逐齐师 当余之从师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牺牲玉帛( ) B、肉食者鄙( )
C、小惠未徧( ) D、小大之狱( )
3、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意理解: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