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7 智取生辰纲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7 智取生辰纲

  • 格式:  DOC
  • 大小:  57K    4张
  • 时间:  2016-02

《智取生辰纲》教案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智 取 生 辰 纲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一书的主题、成就等。 
二.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三.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难点)
四.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题、成就等。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理清课文的叙事线索。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有两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结构示意图: 智取生辰纲

天气酷热


智取 保护



蒙汗药
四.讨论思考题。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响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是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3)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明确: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伪装客商,智藏行踪;
2)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小心谨慎,智变行程;
3)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途中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责打军健,逼赶路程;
4)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僻路行走,智选路径;
5)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遇到生人,心生警惕;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伏笔。
明确: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7.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8.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书的什么人?这个人物在文中起和作用?
9.“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在此有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或者有什么作用?
10.“……一个客人把钱还时,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请问这里的几个“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11.酒一般是用来驱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来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写明是“白酒”,看来不会是假冒伪劣商品吧?
12.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制造悬念,作者以杨志失陷生辰纲为主线叙写,令读者在阅读紧张曲折的情节时,始终留有不解之谜。最后悬念解除,出乎意料之外,又本乎情理之中。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
五.特色鉴赏
1.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八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课文中故事的主人公杨志,由于出身“三代将门之后”,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接受了押运生辰纲的危险差使。
在这以前,他也估计到外部和内部的困难,曾多次推托;等到接受任命之后,为了预防“强人”,又伪装成客商。这些做法都显示出他的干练和精明。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令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汉们一起来反对他时,他就彻底孤立了。在黄泥冈这场智斗中仍然可以看到杨志的谨慎和精明的性格特征。例如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有强人埋伏,不准军汉们到此歇凉;看到军汉们要买酒解渴,马上就想到蒙汗药的危险,断然禁止;看到卖枣子的客人喝了酒之后没有出事,才放心让军汉们去买酒喝;就连最后自己跟着喝酒,也都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再看以晁盖为代表的八条好汉,为了夺取生辰纲,他们早就集结到一起,共同定好在黄泥冈下手的计划。针对杨志一伙采取伪装客商妄图“智送”的做法,他们也巧妙地扮作小贩,来个“智取”。他们充分得用天时(气候酷热)、地利(山冈松林)和押运队内部的不和,以假对假,以智斗智,紧密配合,机智地采取麻痹对手、引诱对手、迷惑对手、动摇对手、瓦解对手等一连串的攻心战术,使杨志一伙终于进入圈套,而不费一刀一枪,夺得这十一担金珠宝贝,获得全盘胜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人物的性格都是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展现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手法上成功的地方。
2.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汉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汉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六.课外练笔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
七.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今天只是学习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实,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