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格式:  PPT
  • 大小:  527K    12张
  • 时间:  2015-0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1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12
鲁 迅
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 刘 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本课生字词,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叹( )
玄虚( )

渺茫
诓骗( )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kǎi
感叹。
虚幻不实,神秘莫测
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说谎骗人。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kuāng
xuán
时代背景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三周年之后,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资产阶级的走狗文人以及所谓社会“名人”,散布“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的失败主义论调。同年9月25日鲁迅写作本文。义正辞严地批驳了当时对抗战前途悲观亡国的论调,驳斥了上述那些人诬蔑中国革命人民失掉了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
简介驳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2.什么叫驳论文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批驳的方法
⑴直接批驳: 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
⑵间接批驳——驳立结合
整体感知
1、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2、作者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有什么依据?
3、中国的脊梁指哪些人?你能举例吗?
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的人——不求名利,埋头苦干,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毕升、李时珍、华罗庚、李四光、袁隆平
拼命硬干的人——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民族英雄:陈胜、岳飞、文天祥
为民请命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杜甫、白居易、范仲淹
舍身求法的人——历尽艰险,探求真理:玄奘、法显
结构图示










㈠论敌的论点、论据
①论据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②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㈡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㈢间接反驳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赴后继的战斗
脊梁
㈣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要看地底下
合作探究
1、跳读文章1至5段,思考: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错误,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2、加圆点的语句发表时被国民党检察官删掉过,这说明什么?
3、跳读6至9段,思考:既然是中国的脊梁,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语言特点
1、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2、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自信力” “他信力”“自欺力”
课外延伸
中国的脊梁领导着中国人民,在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