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专题阅读
课内阅读(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茎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答:
课内阅读(二)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 (甲) 是重峦叠嶂, (乙)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 ,文中先介绍说明 ,再介绍说明 ,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
2.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 。
3.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既……又…… B.或者……或者……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4.词语解释:
雷同: 玲珑:
5.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
A.重峦叠嶂 . B.堆叠假山
C.睡莲开放 D.引用活水
6.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
A.第①句 B.第①②句
C.第①④句 D.第(11)句
7.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8.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 .。
9.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 )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10.本语段是分项说明。课文中与它相呼应的语句是 。
拓展文段(一)
①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②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③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④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⑤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⑥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判断的根据是
。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3.这段文字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
答: 。
拓展文段(二)
(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飘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一)、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二)1.假山 池沼 假山 池沼 池沼 2.艺术 技术 3.B 4.①不该相同而相同 ②(东西)精巧细致 5.C 6.A 7.C 8.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9.D 10.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拓展阅读
(一)、1.第⑥句 “所有这些情况,都” 2.古人 3.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体形、手部结构、脑容量、劳动的情况。4.作比较 脑量比中国猿人的大些。 (二)、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3.(1)(2)//(3)(4)(5)(6)//(7) C 4.B、F 5.B、D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粗体字“雷同”能不能换成“相同”?为什么?
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这种配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这一段文字的结构方法是( )
A 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总—分—分
5.你认为现代城市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美吗?和苏州园林所讲究的美有什么不同?评价一下这两种美
参考答案:
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
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3.刻意表现一种自然美。
4.D
5.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苏州园林讲究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齐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 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 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
2、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 阅读答案 + + 帮个忙吧
2010-6-29 20:44
提问者: 丶_Evil | 浏览次数:2272次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 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 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
2、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总分关系。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在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2.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的特色。
3.艺术和技术含义不同,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包含美,符合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
4.
5.表示引语(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2.(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5.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典型练习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予。有墙壁隔着,有廊予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3.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5。有墙壁隔着,墙上有线空图案,有廊子界著,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6.着眼在画意,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一、阅读课文第二段: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2 说明对象的特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