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5 杜甫诗三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5 杜甫诗三首

  • 格式:  PPT
  • 大小:  606K    18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6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6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
——杜甫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远超 2010.9.12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圣,其诗作称为“诗史”,大部分收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知识延伸: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sāo) 簪(zān)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思念家人 )
(叹息衰老 )
《春望》中心:
写春城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知识延伸: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悲惨遭遇 )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石壕吏(译文)
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看大门。
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石壕吏》中心:
既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写作特色: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