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6 鸿门宴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6 鸿门宴

  • 格式:  DOC
  • 大小:  67K    11张
  • 时间:  2016-02

鸿门宴课本素材的利用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俩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其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项、刘性格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经典历史镜头
  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优柔寡断、自大轻敌的项羽;善于用人、狡诈多端的刘帮;多谋善断、临变不惊的张良;老谋深算的范增;智勇双全的樊哙……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和思考:历史造就了项羽,时势却成就了刘邦;对项羽,人们只是欣赏而不愿意效仿;而刘邦,这样一个市井无赖,却成就了帝王之业。究竟谁是英雄,这是一个难题,也恰恰给我们的写作提拱了发挥的空间。
  【写作应用】
  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英雄”“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我”“强和弱”“战胜对手和提高自己”“历史与镜子”等有关的话题的写作中。历史是一个宝库,写作时要依据要求,巧妙地引用和变换角度,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内素材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运用示例: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江西考生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来回答请命的使者。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
  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
  【温馨提示】
  高中生要利用好教材(主要是文科教材)这个几乎取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资源库,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熟读教材,浚本清源。高中学生要想写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作文,我认为第一要务是先学好语文、政治、历史这些教材,熟读语文的课内经典,并且多读多背,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去引用教材中一些现成的素材。近年来在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或是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口号下,出现了语文教材作用被弱化,教材中的经典被轻视的现象。你没看到连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少吗?现在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文言文、诗词之外的课文讲得越来越少,甚至不讲。我认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导。近年来高考中很多学生在引用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或典故时所出现的“关公战秦琼”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是明显的例子。熟读教材与经典至少可以让学生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近些年有些地方高考作文题就直接来自于课内,如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备选话题之“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其中是“戈多”就是高中第五册《等待戈多》的主人公。这等于也是向高中学生提出了熟读教材的要求,否则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你将无从下笔。
  第二,学以致用,熟而生巧。熟读文科教材除了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语文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还可以从教材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并且在作文时熟练地加以运用。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能有意识地积极从教材中取材,那么经过三年的练习,学生应该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从教材积累的素材了。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例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熎叻只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
  文中所用的大量事例、典故对高中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个考生之所以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显然和他熟读教材以及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常常运用这些素材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2006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
  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
  在这么一个深夜里,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味道;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精彩。
  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就这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
  ……
  名句、名篇以其高度的概括和包涵的哲理为人们所推崇,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文增色,读来让人觉得文采斐然。
  第四,老树新枝,推陈出新。对高中生作文来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引用这些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时也要注意创新,不能只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例如上海一考生写的《我想握住你的手》: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坚硬,关节粗大。其实这本应是一双秀气的手,绵软白皙,最适合江南书生踏雪访梅,饮酒邀月。这本是一双翻唐诗填宋词的手,也可以调朱粉点秋香。但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你选择用这双手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反动腐朽组成的阵营。你用这双手紧握长矛,横站着战斗。你坚定地说:“我一个也不饶恕。”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
  我动容了。回望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求名逐利。当现代的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时,谁还会去关注肤浅和喧嚣的背后?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想握住你的手,给我一个解释,好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干瘦、枯黄,略带些苍白,却从手心里流淌出永不枯竭的热量。就是这双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颤抖着,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握住这双手,我明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烈和赤诚,明白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忧思和深邃。
  ……
  我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你给我的解释吗?
  紧握这双手,在现代的肤浅和喧嚣中,我站成了一棵树,硬成了一块石,凝成了一抔土……
  【点评】鲁迅是高中生耳熟能详的一代文豪,很多学生在以他为作文素材时往往难免落入俗套,但这篇作文却立意深刻,意境深远。作者显然着意研读了鲁迅的文章,了解他的生平,并且读懂了鲁迅。他所用的素材几乎完全来自于教材,但他并不是重复教材中的观点,而是用鲁迅的崇高来批判现代的肤浅与喧嚣,鲁迅的手成了一种精神或人生态度的象征。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  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适用话题】  1、自负。2、对手。3、居安思危。4、忽略。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归纳(用时15分钟);部分作品展示:  1、王启小组作品展示:  【写作素材】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  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适用话题】  1、主见。2、纳谏与止谤。3、选择。4、认知。  【写作素材】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  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适用话题】  1.果断。2.犹豫。3.患得患失。  2.张健仕小组作品展示:  【写作素材】  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  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适用话题】  1.坦诚。2.为人处世。3.秘密。4.选择。  【写作素材】  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与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  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定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  【适用话题】  1.条件。2.英雄与枭雄。3.仁义。4.道德。  3.胡依姗小组作品展示:  【写作素材】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  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适用话题】  1.宽容。2.气概。3.勇敢。4.人性。  【写作素材】  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降身份,曲意逢迎项羽,樊哙更是将项羽与怀王相提并论,项羽的虚荣心和尊严得到大大的满足。于是,项羽出于“不忍”之心和自得之意,错失了一次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  【内涵挖掘】  自矜功伐,最终不免要尝到失败的苦果;尊严不是别人嘴巴上给的,对待别人的曲意逢迎要有警惕之心;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适用话题】  1.虚荣心。2.审时度势。3.机会。4.警惕。  4.吕伟盈小组作品展示:  【写作素材】  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托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  【内涵挖掘】  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适用话题】  1.相信。2.辨析。3.蒙蔽。4.谎话。  四、拓展训练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2)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不少以项羽和刘邦作为素材的,课外请自行阅读,借鉴其活用课文素材的方法。如01年的《题乌江亭》,02年的《乌江为谁写悲歌》,《霸王泪》,04年的《项王项王奈若何》、《菊花飘香的季节》《择善而从》等。  5) 范文引路  [例文1]  性格的祭奠(节选)  田诺  ……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  [例文2]  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兮虞兮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五、作业  (1)课后复习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写作素材挖掘其内涵并拟出适用话题。  (2)请以“邹忌”为话题,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  【教后反思】  通过小组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