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月考试卷

汨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言文单元)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文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煴(yūn)火 弋(yì)射 不复省(xǐng) 单(shàn)于
B.弹劾(hé) 藩篱(pān) 缪(m¡ù)贤 乞骸(hé)骨
C.相当(dàng) 重(zhòng)负国 纺缴(zhuó) 辟(bì)公府
D.锲而不舍(qì) 天雨(yǔ)雪 经传(zhuàn) 礼节甚倨(j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畔主背亲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复举剑拟之

3.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答其善意  B.请指示王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衡下车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D.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

二、课内阅读(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2分)

(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师之 B.天下云集响应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单于壮其节

(三)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9.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10.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词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三、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12.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于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1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14.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15.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召置门下,甚幸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5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5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极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18.文中描写“染了绿的声音”,运用了何种修辞格?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19.作者听大森林中染绿的声音,为什么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5分)
答:                                  

20.文中两次描写松涛之声,其作用各是什么?(4分)
答:

2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
B、全文以“染了绿的声音”为线索,用描写和抒情的笔调,揭示出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从而告诉我们,唯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恩赐。
C、“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大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一句,真实地流露出作者对充满阳光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D、最后一段末句既与第一段心灵轻盈的睡莲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E、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六、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Jean-Henri-Fabre)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请以“思考,而不要跟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题目自拟 (3)字数不少于800字
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2
13
14
15

答案








11.(1)
(2)
16.(1)
(2)
17.(1)
(2)
(3)
(4)
(5)
18.


19.


20.

21.( )( )
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5 C D A C A
6-10 A D B B D
12-16 A C D D
17、(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徒慕君之高义也
18、通感;用语新奇,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给大森林的声音注入了生命快意的内涵,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19、作者在用心感受大森林中各种染绿的声音时,满心的尘垢被荡涤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只觉得惬意和激动。
20、第一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 
21、A、E(B线索应是“我”对绿色的不同感受,未提到“善待自然,获得自然恩赐”的内容;C的主旨有拔高之嫌;D末段并不能进一步阐释第一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