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格式:  PPT
  • 大小:  1.57M    23张
  • 时间:  2016-0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ppt课件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历史
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Michio Kaku),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刨根究底( páo ) 撒手人寰( huán)
湮 没 ( yán ) 惊 诧 ( chà)
栅 栏 ( zhà ) 畏葸不前( xǐ )
五彩斑斓( lán ) 目 眩 (xuàn)
鄙 视( bǐ ) 冷嘲热讽( fěng)
杜 撰(zhuàn) 怪 诞 ( dàn)
字词掌握
说明顺序:
时间
空间
逻辑
题 记
阐发式
诠释题目式
点明题旨式
总领全文式
设喻寓理式
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基本脉络
童年的两件趣事(1)

童年的 第一件趣事( 2 -11 )

童年的 第二件趣事(12-18 )
第一层(1)
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
语言特点:
平实
简明
第二层一部分(2-11)
童年的第一件趣事,“鲤鱼世界的遐想”
无限的遐想(3)
我想(3)
我曾想(5)
我想(7)
我曾想(8)
我常想(9)
逻辑顺序
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第二层二部分(12-18)
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八岁(12)
不久(14)
后来,高中阶段(15)
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科学精神(一)
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科学精神(二)
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科学精神(三)
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鲤鱼世界的幻想 爱因斯坦的故事 童年
实验
青年
理论物理学家

成年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若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1962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没有特殊天赋,我只是极为好奇。
整个科学只不过是每日思考的精练。
想象力比只是更重要。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题罢了。
在我审视我自己和我的思维方式时,我的结论是:在吸收有益的知识方面,奇思玄想的天赋对我而言,比我的才能更重要。
——爱因斯坦
作 业
利用课后时间搜索收集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