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格式:  DOC
  • 大小:  49K    3张
  • 时间:  2016-0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练习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1.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回答。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作说明。   3.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延伸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天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选自《散文》1997年第9期) 1.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2.文中的伴地莲显然是母亲形象的写照,试简要说明母亲形象的特点。 3.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而是母亲雪地里寻找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纯洁和无私。   C.“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人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D.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两段写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E.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怎么理解,试加以简述。 参考答案: 一、1.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两种素质。“母亲的良知”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作者认为,这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否则,走向一面,即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这是一种理想的为人准则,是作者给资本主义社会开出的一张救治良方。在现当代哲学领域,这剂良方闪耀这理性的光辉。 2.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作者将导致丑恶现象的原因归结到人缺乏“良知”、缺乏爱心,因而,人“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进而社会弊端丛生。 作者弗罗姆提出这一观点,有其客观依据,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没有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找原因,所以又有其局限性。 3.这文中的大部分篇幅里,作者极力阐述和强调“母爱”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作者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全能的、自始至终的,所以,母亲对孩子的过失甚至是极大的错误乃至犯罪都会给以原谅、维护、祝福。   这句话运用假设和夸张的语气来极力凸现“母爱”的博大和无私,突出“母爱”对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课外延伸 1.①喝了苦药之后对甜更有突出的感受;②里面融进了深深的母爱。 2.平凡脱俗、勤劳善良、坚持不懈,是一位无怨无悔地付出的母亲。 3.BD 4.母爱伴“我”成长,母爱是“我”生命的基因。在人生困顿失意之时,有母爱温暖“我”,抚慰“我”受伤的心灵,因而,母爱是“我”的精神支柱。心里感受着母爱,使“我”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而不至于失去信心。实际上,作者的以上感受也代表了天下所有子女对母亲的感受,人间正是因为有了母爱而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