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9.改革开放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 9.改革开放

  • 格式:  PPT
  • 大小:  3.66M    24张
  • 时间:  2016-03

《3.9改革开放》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3.9改革开放》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3.9改革开放》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温故而知新
1978年12月18—22日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复习回顾
农村
城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对内改革
海南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厦门
汕头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
中共十四大以前
中共十四大以后
小岗村首先试行
推向全国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沿江
沿边
省会
尝试
扩大
开放改革
线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9课 改革开放
格局
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4
1、对内改革首先从 开始,实行 制。
2、对外开放从 会议以后开始的。
3、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又增设了 。
4、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对外开放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7、十四大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对小型企业采取 等多种形式。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经济特区
上海浦开发区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国有企业
公司制、股份制
改组、联合
当堂巩固
一、运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     以后 (      )
A. 中共八大              B.“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三大改造
A
C
D
C
当堂巩固
二、选择题:
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
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B
B
当堂巩固
当堂巩固
三、材料说明题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5)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当堂巩固
三、材料说明题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5)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
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
1978年,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
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并获得了丰收,改善了生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热烈拥护这个制度。
祝贺您的成功!
1、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台始?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终年劳作,收入不高,生产积极性不高。

2、农村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国农村的改革为什么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
吴跃进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一个农民,农村改革前,他在人民公社和大家一起干活,每天拖拖拉拉,不思进取,却也能在公社混口饭吃。1978年,安徽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生活更加贫困。他常常唱: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对内改革
小岗村首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1978年小岗村的18户村民,签订了一份秘密合同,按下手印,立下生死状,将田地包干到户耕种。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对内改革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仅仅是出于填饱肚子的原始冲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按下手印的第二年,包产到户的小岗村有了多年没见的好收成。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对内改革
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承包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土地公有制并没有变,改的仅仅是经营方式。
小岗村自发改革成为启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的传奇。
从小岗村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在全国农村逐渐推广,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对内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土地改革
(1950-1952)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6)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开始)
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外,每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内改革
(失误)
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到1987年,农村办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农村乡镇企业,商业总产值占农村的总产值的50.8%,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对内改革
农村的经济改革,乡村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情况怎么样?有何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自主权,企业没有活力;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改革开放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对内改革
吃大锅饭,各方面职工积极性不高。
单一公有制
增强企
业活力
职工积极性提高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985年
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按劳分配
怎样来改革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自主权,吃大锅饭,职工积极性不高这些弊端?
3、分配制度
1、所有制
2、经营权
大中型企业
公司制
股份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小型企业
改组
联合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革本质
十四大
对内改革
邓小平与习仲勋讨论建设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开放前的深圳
现代化的深圳
对外开放
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
海南岛
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毗邻港澳、重要侨乡
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窗口示范作用
对外开放
1.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
4、1988年:建设海南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对外开放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对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