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3.告别贫困奔小康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 3.告别贫困奔小康

  • 格式:  PPT
  • 大小:  1.45M    40张
  • 时间:  2016-03

免费下载《3.3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3.3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免费下载《3.3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免费下载《3.3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组员:张悦 曾敏怡 赵禹 杨嘉宇
告别贫困奔小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你听说过以前买东西还需要多种票证吗?去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给你讲出许多有关票证的故事。
走出紧缺的年代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证。我国的票证种类数量堪称“世界之最”,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种类繁多。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为了照顾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人,也分别发放了一些特供票证。
票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一些生活必需品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能限量供应。因此,那时候,买一些商品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票证,比如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副食品要副食本,买日用品要工业券······
粮票
布票
油票
副食本
工业券
下面请观看《票证的故事》
饥馑
早上去买菜,得带上一种购菜卡,根据卡上的购菜限量标准,每人可买上二两或四两。很多小学生也挤在菜店前的长长队伍里,伸长颈脖对那些售货员大喊:“爷爷”“姑姑”······他们竞相讨好售货员,无非是为了在买菜时能多得到一个小萝卜或一根小苋菜。
用票证买粮
过去,人们在描述未来生活的前景时,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电灯不用油”。现在这些愿望早已变成了现实,人们有了更新更美的生活。
现在与过去
过去
一块棉花糖就能使人高兴半天,一条胡同里只有1台的黑白电视成了连接邻里的纽带,小学生的一朵小红花能让家长孩子都脸上有光。
家徒四壁,墙壁上糊的是纸,屋里地上那是没有砖的,土地,一下雨就泥泞的不行。吃的高梁米饭加咸菜,偶尔吃顿炒土豆丝那就简直太不错了。孩子们可怜的捡到街上的烂水果,还要好的那部分吃掉。
红薯面窝窝、玉米面窝窝头、饸饹、捞水饭、小米粥、面条、土豆、白菜。
食品
上了发条会走的铁皮动物玩具;各种各样的铁皮汽车;弹珠;各种人公卡片和恐龙卡片(方便面里有携带);弹弓;用白糖制作的棉花糖(那时候路边才有人制作,把白糖放进一个机器里然后看到一条条的白线飞出来,用棍子不停的绕就成了);士兵小玩偶(都是整套整套的);各种恐龙的模型玩具;陀螺;玩具水枪;还有一种是上面是螺旋浆,下面插有根棍,用双手撮下面的棍子就会飞起来。
玩具
衣服基本都是白色,奶白,灰色,奶灰,黑色,粉色等纯色,妈妈或者老一辈的就每个晚上在那豆大的煤油灯下做衣服。
比较流行的是中山装,年轻人经常穿喇叭型的牛仔裤。没有什么名贵的材料,都是粗布,衣服上有几个印花或花边都算好的。
衣服
大多数都是单位分的房,能有一室一厅一卫的已经算很不错了,干部分的房能大一点,有的平民都没有地方住。
60——80年代大多数出行都是自行车,许多人连公交车都坐不起,有汽车的更是少而又少。
住所、交通工具
生活用品
请大家默读《两代人的账本 两种生活的滋味》。
谈谈你看了这篇报道的感受
分析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阅读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每人每年消费水平比1952年实际提高了53倍多。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八十年代的“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到九十年代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有了极大的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记者在行动
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
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电影院大多没有空调,可是供有纸扇,放在检票口的木箱里。进去时,拾一把,出来时,再扔回去,下一场的人好再用。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一点不是得过且过。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今天过了,明天就不过了。这样的短期行为,挥霍资源不说,还挥霍生活的兴致,多少带着些“混”。
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或是伞骨折了,或是伞面脱落下来,翻了一半边上去,雨水从不吃水的化纤布面上倾泻而下,伞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缩在里面躲雨。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铁伞骨子,也绝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
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那时候,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没练过腿脚,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这晚,去一家常去的饭店吃晚饭,因有事,只要了两碗冷面。其时,生意正旺。老板和伙计上上下下地跑,送上活蛇活鱼给客人检验,复又回去,过一时,就端上了滚热的鱼虾蛇鳖。就是不给你上冷面,死活催也不上,生生打发走人。现在的生意也是如此,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现在,今天做过了,明天就关门,后天,连个影子都不见了。生活,变得没什么指望。
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不仅仅是吃饱穿好,还要生活得健康、愉快,丰富多彩。什么是小康生活呢?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而发生在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生活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
向小康迈进
同学们觉得什么是小康生活?
你心目中小康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小康”,一词了国人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小康水平呢,什么是小康标准呢? 概括地说。小康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水平出发,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的小康标准进行了科学地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1990年价格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为2500元(按 1980年价格和汇率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跨过900美元)。 (2)按1990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 (3)根据小康阶段的生活要求,结合现实的生活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定为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有显著提高。农村要着力提高住房质量,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4)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为72克。 (5)城市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8平方米,同时提高路面标准和质量;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以上。 (6)成人识字率达到90%,超过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80%的现代化标准;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达到 16%。 (8)森林覆盖率达到15.9%。 (9)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5%。 (1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3张.
现在的小康标准是是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全面小康。上世纪末我们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小康,也就是说从80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那个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所以又称上世纪末的小康为总体小康,实现GDP翻两番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是到3千美元,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和谐等内容的要求,跟总体小康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现在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