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5.“三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5.“三言”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3

《三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三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

 

课时:两课时

教法设计:点拨疏通文意、速读概述情节、讨论分析形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补充材料:剧《苏三起解》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

 

故事梗概为: 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金龙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在妓院被老鸨钱财诈尽,被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老鸨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加以劝慰并当亲人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幸之时说出的“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后王考取官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经典唱词: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一、知识积累

1. 正子音,见第二教材第第30页

2. 辨字形 见第二教材第第30页

3. 解释词义 同上

4. 识记文化、文体常识

① 文体常识 :

话本

拟话本

② 文化常识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三言二拍”的文化价值

一、作者介绍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世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三言”。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1)强调文学应表现真情。

    《山歌》、《挂枝儿》:“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认为民歌是《诗经》的嫡传,在文人创作走向僵化的当今,大力提倡民歌及民间创作才是“惟时所适”之举。

2)与“礼教”对立的“情教”观。

   《情史类略》:“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六经皆以情教也”.“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必勉强,从至情上做必真切.”

3)提倡通俗。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古今小说·序》)相反,那些“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醒世恒言·序》)

    认为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喻世明言·序》)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警世通言·序》)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者,取其可以道(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喻世明言·序》)

 

2、“三言”: 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补充:

凌濛初与“二拍”

1、凌濛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的长篇小说。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二拍”。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 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二、问题探究

 

⒈诵读《玉堂春落难逢夫》开篇词《鹧鸪天》初步了解小说情节

公子初年

⒉速读全文梳理情节,

用树枝图画出文章结构

⒊摘读问中的精彩情节,就小说中表现的“情”、“智”、“义”、说出你的个人见解。

 

三.课堂反馈练习

见第二教材第35页。

 

第二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感悟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特色

⒉过程与方法:讨论辨析,归纳总结,研读探究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背景,试从美学角度分析:苏三之美

一、回顾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感受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玉姐救助落难的景隆: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山盟海誓:多情,专一,坚贞

巧与鸨儿智周旋:机智,泼辣

 

二、小说中对立着的一组人物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

揭露了以鸨儿为首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

 

三.品味艺术特色

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风流才子与青楼美女的爱情

⒉小说结构上的特点

环环相扣,单线发展,依次递进。

⒊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方法

⑴美的形象:

初会时“鬓挽乌云,眉弯新月

⑵美的内质:

救公子,发誓愿,立契约,守节义

⑶起伏跌宕的故事

⑷典型化的手法

 

四、试就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故事梗概

   吏部尚书王大人革职返乡前,把少公子王景隆留在京城完成未完的学业,顺便督促管家王定把多年前借出去的几万两银子收回来。爹娘起程回南京后,平日里受爹娘管教甚严的景隆第二天就在胭脂胡同的宜春院里看中了颇有几分姿色的苏三小姐。

 

  苏三小姐虽沦落风尘,但心地善良的她决非见利忘义、水性扬花之辈。正因为如此,景隆不顾管家王定的再三劝阻,执意与苏三小姐私定终身,并定做一块刻有“玉堂春”的金牌送给苏三。见景隆身系官家大少爷,且身带万贯银两,宜春院的鸨妈妈干脆把景隆连同他的行李都接到宜春院。鸨妈妈看中的是景隆手上的钱,而为了苏三,景隆也是出手大方,结果没多长时间,王定收回来的三万两银子被花销一空。

 

  没有了银子,鸨妈妈就开始设法赶景隆走人。幸亏苏三情义厚,百般阻拦,但尽管如此景隆还是受尽鸨妈妈的欺凌,为此还牵连上苏三。见赶不走景隆,鸨妈妈又心生一计。在谎称去吕祖庙上香的路上,把景隆甩弃于闹市之中。此时,王定已被景隆赶回了南京,可怜孤苦伶仃的景隆由一个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的少年公子,沦落为一个栖身于关公庙的更夫,其中人生凄凉的味道算是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

 

  在景隆落魄关王庙的日子里,是酒楼卖瓜子的小金哥和宜春院的门童小厮帮景隆得以再次见到日夜思念的苏三。后来,景隆用苏三送来的几两碎银,重新打扮一新,并用满满两箱石头当作银两,骗回了鸨妈妈的笑脸相迎。岂知这是苏三和景隆合演的一出戏。在苏三的帮助下,景隆趁夜席卷了原本就是自己置办的贵重物品,返回南京发奋读书,从举人到进士,直取金榜二甲第八名,留在刑部听命,不日将择官上任。

 

  景隆离开宜春院后,苏三被鸨妈妈卖给了山西一个叫沈洪的富商。沈洪被妻子皮氏和奸夫合谋害死后,苏三成了替罪羊,被打入死牢。一个偶然的机会,苏三的案子被山西报给刑部后落在景隆的手里。在景隆的直接过问下,苏三很快得到昭雪。然而,景隆把苏三带回南京后却遭到爹娘的一致反对。就在苏三看破红尘,为景隆前程大计而决定削发为尼时,景隆毅然弃官不做,与心爱的人儿苏三厮守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