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PPT
  • 大小:  1.57M    359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
第16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第17课时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第18课时 把握生动形象,揣摩作者情感
第19课时 体会写作手法,开放拓展探究
第20课时 理情节(线索),析人物,明主题
第21课时 抓环境,赏语言,品技巧
第22课时 把握说明对象,理清层次结构
第23课时 指出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第24课时 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创新
第25课时 归纳论点,分析论据,理清思路
第25课时 辨析论证(方法),揣摩语言,阐发观点
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
总复习
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
板块一 散文阅读
板块一 散文阅读
中考动向分析
命题规律
散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一类文体。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涉及散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即弄清文章的线索和顺序。(3)品味文章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语言方面是一个大的考点,它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等。(4)分析技巧作用。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5)检测探究能力。这类考题比较开放,属开放性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再创造能力,常见题型有:仿写、续写、谈感受等。
板块一 散文阅读
根据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各地对散文的考查,结合考纲要求和新课标精神,考生在备战2013年中考时应特别注意:
1.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
2.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
3.对学生的语言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能力的要求将会更高。命题呈现形式仍是以主观题为主,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命题趋势
第16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一、2012·德州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逐,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⑫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如轻轻的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⑬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人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⑭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⑮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⑯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⑰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⑱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峰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⑲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2.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2012·安顺阅读《轻放》一文,完成题目。
轻 放
安 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要还的迹象。”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必备知识
1.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放在后面讲)。
(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3.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常考清单
考点一 理清行文脉络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阅读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才能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中心。这一考点命题的角度有:
考向1 找出行文线索。
例1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____________为线索,由发现一张旧照片引发对往事的深情回忆。(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第28题,选文见附文一)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解析] 选文依次写了如下内容:“我”第一次没有得到红领巾——回忆“我”渴望得到红领巾——回忆“我”因没有红领巾而不愿去照相——回忆奶奶为我做的第一条红领巾——回忆“我”戴上奶奶做的红领巾照相——回忆“我”戴上真正的第一条红领巾。据此,可以判断出答案。

[答案] 第一条红领巾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
快速定位散文线索四步法第一步: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详见“必备知识3”)第二步: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第三步: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第四步: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模式]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 根据线索,梳理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
例2 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第17题,选文见附文四)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理清文章的线索,文中“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来了一趟火车”“火车慢慢启动”等短语表明:该文以事件的发展进程为线索。然后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第③段,即可概括出A处的答案。至于B、C、D处,从对应段落能够分别找到描写心理变化的语句,据此也可得到答案。
[答案] A.等待火车 B.恭敬、失望 C.兴奋、胆怯 D.不舍、失落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
(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2)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联系语境进行概括。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3 指出某句话或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例3 见中考真题体验一第1题。

[解析] 第⑨段在文章中间,可看其在结构上是否承上启下,在内容上是否与后文构成对比,或者为后文作了铺垫。

[答案] 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的作用。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可分三种情况考虑:①所分析文段在开头,可从点题、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等方面解答;②所分析文段在中间,可从点题、前后照应、承上启下、铺垫、对比等方面回答;③所分析文段在结尾,可从点题、呼应前文或开头、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等方面入手。
[答题模式] 这句话(自然段)在结构上……,在内容上……。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4 划分段落层次。
例4 请用“‖”将本文分成三部分。(在下列段落序号上划出)(201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第16题,选文见附文二)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解析] 从文中找到表明时间顺序的词:“初二那年”“第二天”“暑假”,然后再考虑到最后一段议论点题,很容易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答题技巧] 给文章划分层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二 把握文章大意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或主题也是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之一。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考向1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例1 见中考真题体验二第1题。
[解析] 通读全文后,可以以时间为序,理一理作者主要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可以采用“什么人什么事”的格式概括。
[答案] ①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②父亲打扫公共楼梯;③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④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概括要点的五种技巧
常用的方法有:(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2 筛选有关信息。
例2 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012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题第20题,选文见附文三)

[解析] 解答此题,要善于抓语言标志:“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文字构建的屋子”,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案] 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

[答题技巧] (1)根据语言标志获得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等,抓住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找到相关信息;(2)根据照应反复确认重要信息;(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得信息。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3 理解标题的内涵。
例3 见中考真题体验二第2题。

[解析] 可以把文章最后一句“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看做对标题的注解。

[答案] 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文章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2)善抓点题句。点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结尾。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4)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向4 归纳文章的主题。
例4 见中考真题体验一第2题。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去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类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本文以“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结尾,颇耐人寻味。这其实就是作者“寻”的结果。

[答案] 示例: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答题技巧]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第17课时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一、2012·无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丰收岭绿岛
梁 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伸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1.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验
3.请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段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讲┃ 中考真题体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