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1.74M    61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中考生物方法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中考生物方法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生物方法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生物方法专题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生物方法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专题七 方法专题
中考生物总复习
结构模式图、过程示意图
1.考查角度
(1)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功能;
(3)结合图示描述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过程的变化。
2.解题技巧
【典题例证】(2011·滨州学业考)下面示意图中,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图,请回答: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用数字表示)。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过程[ ]_______散失掉了。
(5)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_______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图乙的[ ]_______中。
【精讲精析】1.识图
图中[1]是细胞壁,[2]是液泡,[3]是细胞核,[4]是叶绿体,[5]是线粒体,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
2.释图
(1)[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2]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3)[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内含遗传物质。
(4)[5]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原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细胞利用,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5)A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B释放的气体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光合作用。
3.作答
(1)解读甲图可知:A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A过程为呼吸作用,在乙图中的线粒体内进行;B过程通过气孔散失水分,为蒸腾作用过程,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B过程为光合作用,在乙图中的叶绿体内进行。
(2)解读乙图可知: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4]叶绿体,[2]液泡。
(3)提高光合作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施加气肥(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光照、降低夜间温度和间作套种等。
答案:(1)1、2、4 (2)气孔
(3)呼吸作用 (4)B蒸腾作用
(5)C光合作用 4叶绿体
【活学巧练】
1.(2011·黄冈学业考)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的连续干旱使我省农作物受灾严重,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管道——________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2)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标号)发育而来的,而图丙中的①是由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图乙中的标号)发育而来。
(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标号)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的识记,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各种结构的发育,开花与结果的关系,水分的运输等知识点。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图丁中的②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图甲中的①(叶)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图丁中的③是胚根,发育成图甲中的③(根);图丁中的①是胚轴,发育成图甲中的②(连接根与茎的部分)。图丁中的④是子叶,储藏着营养物质,大豆油主要来自子叶。图乙中的⑤是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图丙中的①);⑥是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丙中的②)。
答案:(1)导管 (2)② ⑤ (3)④
2.(2011·泸州中考)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后,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
(2)血管①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________作用后,②血液中的________减少。
(3)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肺部至少要经过图中A腔________次。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消化、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和读图能力。(1)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都属于大分子有机物,
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必须转化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
收。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淀粉转化成葡萄糖,脂肪转化成甘
油和脂肪酸。说笑时会厌软骨张开,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的
入口,一边说笑,一边吞咽,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
食物会误入气管。(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
肾静脉。血管①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
的过滤作用后,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都过滤
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血管②血液中的尿素减少。
(3)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肺部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因此,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肺部至少要经过图中A腔1次。
答案:(1)氨基酸 会厌软骨 (2)过滤 尿素 (3)1
表格、曲线题
1.考查角度
(1)完善表格内容;
(2)结合曲线描述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过程的变化;
(3)综合表格与坐标曲线或柱状图相结合,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
2.解题技巧
(1)解曲线题的技巧:
(2)解表格题的技巧:
【典题例证】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乙表示_________的消化。
(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________中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 _________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精讲精析】(1)识标:横坐标为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纵坐标为食物成分的含量。
(2)明点:除起点和终点外,甲曲线有两个关键点,食物成分含量在左侧转折点停止减少,在右侧转折点继续开始减少;乙、丙曲线各有一个关键点,即第一个转折点,食物成分在该转折点处开始减少,但是乙的转折点比丙要靠前。
(3)析线:甲曲线最先下降,表示该物质在消化道中最先被消化,根据所学基础知识,该物质为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初步消化;然后是乙曲线开始下降,表示该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初步消化;丙曲线最后下降,表示该物质是脂肪,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可以调节糖代谢,使血糖含量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
答案:(1)蛋白质 (2)小肠 (3)胰岛素
【易错角度】
1.由于图中的横坐标没标各消化道名称,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容易出错。
2.通过观察曲线甲、乙、丙的转折点进行判断。有些学生由于没掌握这一解题技巧,从而出错。
【活学巧练】
1.(2011·衢州学业考)为了解茶树的生长规律,某科研机构选择了乌牛早、浙农117号和龙井43号三种均生长了一年的盆栽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研究。实验在二氧化碳浓度保持恒定、水分适宜的同一温室内进行,并用科学仪器测出三个茶树品种的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同时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三个茶树品种的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的高峰都出现在_________(填具体时间),说明此时植物的___________作用最强,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2)综合分析图甲和图乙的实验数据,你认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识标:图甲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相对);图乙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
(2)明点:除起点和终点外,图甲的三条曲线均有一个关键点,即在上午10点左右,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图乙有一个关键点,大约在16点左右,温度最高。
(3)析线:图甲在10点前,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10点后,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积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图乙在16点前,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16点后,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茶树都在上午10:00左右时,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最多,通过推理,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综合图甲和图乙,10:00时光合作用最强,此时温度约为35 ℃,由此可以推断出茶树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答案:(1)10:00 光合
(2)茶树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2.人与人之间在高矮、胖瘦、单双眼皮等性状上存在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对居民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所示。
表:人类眼皮性状遗传调查
请分析回答:
(1)单、双眼皮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人类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在第②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假如第①组别某一家庭的母亲,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她的双眼皮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其原因是她体内的遗传物质________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
(1)审标题:标题表明是眼皮性状的调查,考查点为控制眼皮的基因及其显隐性。
(2)审表格:第①组别的家庭,父母子女全部为单眼皮;第②组别的家庭,父母一方为双眼皮,一方为单眼皮,子女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第③组别家庭,父母全部为双眼皮,子女中既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由此可以判断出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3)审要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单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为D,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为d;孩子为单眼皮,则其基因组成为dd,孩子的这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且父母中一人为单眼皮,则其基因组成为dd,另一人为双眼皮,则其基因组成为Dd; 第①组别家庭中母亲为单眼皮,其基因组成为dd,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后,决定眼皮性状的基因并没有改变,遗传给后代的仍然是单眼皮的基因,因此她的双眼皮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1)DNA (2)相对性状
(3)D (4)没有
3.如图为人体血液中的某种物质,在流经某些结构的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示意图。纵坐标代表这种物质的含量,横坐标代表血液流经的某些结构和血流方向,Ⅰ、Ⅱ、Ⅲ表示血液流经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Ⅰ时,氧气的含量________,Ⅰ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
(2)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Ⅱ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
(3)若该物质为有机营养物质,则表示小肠的是________;若该物质为含氮废物,则表示肾脏的是________。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平常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本题中的图形寻找解题的方法。我们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物质,在Ⅰ处的含量呈上升趋势,Ⅱ含量最多,Ⅲ含量逐渐减少。(1)假如这种物质为氧气,则说明在此处进行的是气体交换,Ⅰ处含量呈上升趋势,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故Ⅰ是肺;(2)假如这种物质为二氧化碳,在进行气体交换之前二氧化碳最多,故Ⅲ应该是肺;(3)小肠是人体进行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肠静脉内营养物质含量最多,故若此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为
小肠;若该物质是含氮的废物,在血液中含氮的废物最多应该是形成尿液之前,在肾脏里形成尿液之后,排出体外,含氮的废物逐渐减少,故Ⅲ应为肾脏。
答案:(1)上升 肺 (2)肺 静脉 (3)Ⅰ Ⅲ
材料分析题
1.考查角度
(1)运用背景材料中所隐含的知识信息解答问题;
(2)揭示热点材料中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解答问题。
2.解题技巧
【典题例证】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能力,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现请你根据人与自然资源部分“成员”的对话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取的知识回答问题。
题例:A与B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要随便占用土地。
(1)C与D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F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以上对话中反映出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我国资源现状,针对上述对话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谈谈你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精析】1.审读材料
背景文字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漫画说明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解题时,需要分析漫画中各方对话的内容实质,联系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组织语言作答。
2.分析设问
(1)C与D的对话主要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可结合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作答。
(2)E与F的对话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发展问题,可联系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作答。
(3)该问题需要联系实际,针对对话中的焦点,综合作答。
(4)该问题考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作答。
3.规范作答
(1)抓住关键词,用教材中的语言答题,如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等。
(2)语言要简洁,言简意赅。
答案:(1)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必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2)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盲目开发
(3)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等
(4)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活学巧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3年,中国科学家用一定的技术把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细菌)体内的抗虫基因剪切下来,再转入到棉花植株,成功培育成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材料二 如图是人类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的方法示意图。
材料三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他们的爱情悲剧让读者惋惜不已。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宝玉和黛玉是不适合结婚的。因为他们是近亲,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1)材料一中,棉花植株出现了抗棉铃虫的新性状,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这一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决定的。
(2)材料二中涉及的相对性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获得的高产抗倒伏小麦这一新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原因是其中的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材料三中,宝玉和黛玉属于近亲,近亲通常是指_______,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三则材料分别考查了转基因、杂交育种和近亲结婚的知识。材料一中,抗虫棉的性状与普通棉花出现了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决定这一新性状的是转入的基因。材料二中,亲本有两对相对性状:高产与低产、倒伏与抗倒伏,培育的新品种遗传物质发生了重新组合,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材料三中,我国法律规定的近亲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结婚的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概率增加。
答案:(1)变异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或细菌的抗虫基因)
(2)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小麦的易倒伏与抗倒伏
遗传物质
(3)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近亲结婚,其后代隐性遗传病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2.(2011·淄博模拟)认真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 近几年,一些野生动物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致使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田鼠是农田害兽,过去农田里的田鼠数量比较稳定。据调查,近几年有些地方农田里的田鼠数量猛增,如某地每年农田受鼠害面积达13.5万公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下面是一个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的有关资料,以及该地区近50年来每公顷土地捉到的田鼠平均数量统计资料。
某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统计表
资料二 20世纪初,美国的一个州为了保护鹿群,曾对狼进行大量的捕杀。随着狼群的消失,鹿的数量急剧增多,在短时间内总数超过10万只。结果,森林中的树木、草地遭到极大破坏。接下来灾难又降临到鹿群,饥饿和疾病使鹿群的数量迅速下降到4万只。
(1)根据资料一,你认为食用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到田鼠毁坏有关系吗?________。请你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二,你认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作用吗?_______。捕杀狼能最终保护鹿吗?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资料二中反映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这两个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提取类材料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1)根据资料一的文字、表格数据和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加剧,田鼠的数量逐渐增加;(2)根据资料二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非但没有保护鹿,反而影响了鹿的种群发展。(3)结合两个资料,可以看出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只有减少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1)有 人类捕杀野生动物使田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其他表达意思正确即可)
(2)有 不能 树→鹿→狼(或草→鹿→狼)
(3)不能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能人为干涉自然生态系统(其他表达意思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