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ppt课件(42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ppt课件(42页)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ppt课件(42页)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ppt课件(4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词复习
2014年春季学期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组
目录
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岳阳楼

孤雁
鹧鸪
采莲曲
莲叶
赠荷花
白莲
使至塞上
黄鹤楼
归园田居(其一)
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
木兰诗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再别康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练习
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
2、诗中写环境幽静(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写美丽的山水使人心灵愈加沉静的句子是___,___。
4、表达诗人追求清净隐逸思想的诗句是:
5、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6、诗中表明诗人对佛学向往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了中华文化对曲折美的追求的诗句是:
8、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泪潸然。
练习
1、这首诗中写景的名句是            ,           。
2、诗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栖身高树,却只喝清洁的露水。
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
因为蝉本来就身居高树,
所以声音自然能传得很远。
赏析: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一只失群的孤雁不吃不喝,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昔日的同伴已经消失在云端里,谁会同情这只形单影只的大雁呢?
孤雁边飞边远望,似乎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似乎又听见了同伴的呼叫声。
一群野鸭全然不懂孤雁的心绪,纷纷鸣噪不停。
赏析: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①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②作者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作者用了衬托的写法,表达了爱憎感情。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
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
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表达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
①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②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③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④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⑤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⑥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⑦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⑧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赏析:
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
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

直接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联。
①渲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一种令人魂消
肠断的氛围。
②借助传说渲染令人魂销肠断氛围。
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莲叶(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赠荷花(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唯有碧绿的荷叶衬着未开的荷花,无论是开放还是合拢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与荷叶长时间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减少,荷花凋谢时令人愁苦至极。
白莲(唐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
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唐 王维)
首联: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颔联: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颈联: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尾联: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唐 王维) 赏析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出使
飘飞的蓬草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使至塞上(唐 王维) 赏析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黄鹤楼(崔颢)赏析
1、首联和颔联叙说了“费祎登仙”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如今仙人已去黄鹤楼依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中描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实景的诗句是       ,        。
3、末句用         烘托作者的思乡愁情。
仙人故事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今昔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寂寞、惆怅之感。
烟波浩渺的长江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赏析
1、这首诗属于田园诗,诗中流露出的
           的思想,颇为旧社会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

2、本诗语言朴素自然,把平凡的劳动写得富有美好诗意,描写“月夜归耕图”的诗句是
            。出自该诗句的成语是      。
厌恶官场,喜爱田园
晨光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披星戴月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赏析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根本原因,请从字面意思和作者心情处境两个方面分析其含义。
从字面看, “愿”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期待丰收。从作者处境和心情分析,“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劳动实践他的意愿。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赏析)
1、“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2、《沁园春·雪》中,词牌名是    ,题目是     。
3、 《沁园春·雪》中,上阕描写了   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4、理解填空
(1)上阕中,总写北国壮丽雪景的诗句是    。
(2)上阕中,具体描写的景物(意象)有长城、   、   和高原,“望”中所见,动静景相结合。
(3)上阕中,描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4)下阕中,承上启下的一句是               。
(5)下阕中,表达主旨的一句是               。
(6)下阕中,作者评论的历史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     五位。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1、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着重写梅花凌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2、上阕点明梅花开放环境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衬托梅花开放的俏丽和难能可贵。

3、下阕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描写梅花报春而不争春,春天到来默默喜悦的句子是   。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北朝民歌)
1、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

3、概述战事频繁、战斗激烈和岁月漫长的诗句是             。
扑朔迷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北朝民歌)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
,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白居易)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
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
女人挑篮送饭菜,孩子提罐送浆汤。
相互跟随到麦田,男人割麦在南冈。
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
拼力枪收哪管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妇,孩子抱到田垄旁。
右手不停拾麦穗,左臂挎着破竹筐。
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悲伤:
“为交租税地卖光,拾点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何功德,竟不种田与植桑,
每年俸禄三百石,年底家里有于粮。
想到这些心暗愧,自责自律永不忘。
观刈麦(白居易)赏析
1、《观刈麦》一诗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这首诗将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写事与写心完美统一。
2、(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主题思想: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不灭的抗金之志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3、“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牛,也指连营。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双关。
4、《破阵子》上片“梦”字点名是想象,写出点兵沙场准备出征的场面,下片写英勇杀敌、乘胜追击的场面。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可怜白发生”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5、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