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ppt课件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ppt课件2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青中中学 七(1)单芸芸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Yǐng )川(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诗。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杜郎中,名不详。
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
宫词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想像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
5/23/2016
乐诗
乐诗,古代称可以入乐的诗为乐诗,与徒诗对言。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官名。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歇,休息。
清冷的露珠。
打湿。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是“谁”的意思。“家”是语末助词,无义 。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为什么这里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人尽望”描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描写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诗歌前两句写景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色?说说为什么。
5/23/2016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种角度来描写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5/23/2016
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诗歌鉴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时节露水的特点。
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
秋夜露珠的清冷,触觉的角度。
七言绝句
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唐代咏中秋
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清冷之感。
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
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入骨的思念之情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全诗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诗歌鉴赏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写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入骨的思念之情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
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杜郎中的思念之情,照应了诗题。
全诗的环境氛围:
全诗的思想感情: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
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5/23/2016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而不露,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不说想念老朋友,而说“秋思落谁家”,就是采用不明说而暗示的写法。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中心思想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谢谢大家!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ya),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hua)。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