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水调歌头

  • 格式:  PPT
  • 大小:  757K    19张
  • 时间:  2016-0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19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19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19页)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背景资料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
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讨论理解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讨论理解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讨论理解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
讨论理解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旷达
对亲人的思念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
之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有何联系?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上阙 下阙:
饮酒望月(写景)
对月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主要内容
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以下句子好在哪里?说明理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 乡
怀 人
孤 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 适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
1.翻译: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____ 的 ______,他和苏轼、________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_____ 。
3.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是————————————————————。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