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六 *愚公移山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十六 *愚公移山

  • 格式:  PPT
  • 大小:  617K    21张
  • 时间:  2016-05

《愚公移山》ppt课件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9《愚公移山》ppt课件9
1
《列子》
愚 公


太行
王屋

太行
王屋

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实已散轶佚,今本为东晋张湛所集。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言
寓言中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
段意:介绍王屋奇迹般地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有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
方:方圆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概括段意。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2、知识点: 多义词:且,焉  通假字:反 
      词类活用:惩,聚,毕,箕畚,龀

3、问题探究:
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愚公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②妻子的“献疑”体现了她的什么心理与用意?

③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④第⑧句和第⑩句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⑤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关心丈夫年迈体弱。这是她真实的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侧面表现移山之难。
侧面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概括段意。
本段通过__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写智叟采用__、__描写
2、知识点:通假字:亡  词类活用:苦
3、问题探究:
①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②从愚公的答话与驳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目的用意不同。智叟是讥笑与责难愚公,是有意挖苦用轻视。
其妻的“献疑”是关心,并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
行动的开展。
愚公移山决心之大,大智若愚,为后人谋求福利的奉献精神。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概括段意。
愚公的行为感天动地,天神帮助他实现了心愿。
2、知识点:通假字:厝,陇  被动句:帝感其诚
3、问题探究:结尾从结构到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结束全文主。
内容上: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古代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概括愚公及智叟的形象及用意。
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
用意: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A愚公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
B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对比。
C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
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字词补充注释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竭尽 险:形-名,险峻大山
以君之力 以:凭 杂曰 纷纷说道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凿 垦:挖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到
而山不加增 加:副词,更加 增:增高
3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垄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我们还需要
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写作特色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
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体会

1.《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
2.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