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河流地貌的发育

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教研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教研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教研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教研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教研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___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破坏
(2)发育阶段和特点。
源头
V
向下
河谷两岸
弯曲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_________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山前:__________平原
(2)类型 河流中下游:_______平原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_______
搬运能力
洪积-冲积
河漫滩
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___________。
(3)冲积平原地势_____,土壤肥沃,为_____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耕地_____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联系和运输
平坦
聚落
破碎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过渡的地带。
线状
冲积平原向山坡
【微点拨】
1.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2.影响河流搬运能力的因素。河流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和流量关系密切。
3.河漫滩最发育的河段。河流越是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漫滩发育。
4.入海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条件。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5.冲积平原不都是聚落密集区。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1.判断正误。
(1)河流中下游只有沉积作用,没有侵蚀作用。(  )
(2)平原乡村聚落的密度和规模都比较大。(  )
(3)河流冲积平原一定是聚落的理想场所。(  )
(4)峡谷、急流、瀑布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
(5)入海河口都有三角洲的形成。(  )
【答案解析】(1)×。提示: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提示: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乡村的规模、密度相对较小,在耕地连片的平原地区乡村规模大、密度大。
(3)×。提示:如亚马孙平原尽管地形平坦,但由于气候湿热,不太适合人类居住,所以聚落较少。
(4)√。提示:河流的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5)×。提示:如果河流入海口地势陡峻,海浪侵蚀强烈,就不能形成三角洲。
2.河流地貌包括(  )
A.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B.风积地貌和侵蚀地貌
C.喀斯特地貌和堆积地貌 D.高原和盆地
【解析】选A。河流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流出山口形成(  )
A.河漫滩 B.三角洲
C.冲积平原 D.洪积扇
【解析】选D。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流出山口形成洪积扇。
4.在河流源头(  )
A.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B.侧蚀为主
C.堆积作用为主 D.形成“U”型谷
【解析】选A。在河流源头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5.下列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V”型谷 B.河口三角洲
C.“U”型谷 D.溶洞
【解析】选B。河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
6.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河口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
B.侧蚀使河流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C.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下蚀,它使河床加深
D.溯源侵蚀使河口不断加宽,海岸后退
【解析】选B。溯源侵蚀发生在河流源头,使河谷不断延长。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侧蚀,它使河床加宽。
7.在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  )
A.山坡向山顶的过渡地带
B.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C.冲积平原向山顶过渡的地带
D.冲积扇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解析】选B。在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8.河流中下游地区经常见到的地貌形态是(  )
A.三角洲 B.“V”型谷
C.洪积扇 D.河漫滩平原
【解析】选D。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一、河流侵蚀地貌
1.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
2.不同河段的河谷特征: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警示】
(1)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不同。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包括坡面流水地貌、沟谷地貌、河流地貌等。河流地貌多种多样,包括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中游河段河床分布一般不对称。河流中游河段河道较为开阔,水流变缓,以侧向侵蚀为主,对一侧侵蚀强,另一侧侵蚀弱,所以河床不对称。
【微思考】
(1)在分析河流侧蚀时应该分哪两种情况?
提示: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弯道附近的沙洲一般分布在哪一岸?
提示:分布在凸岸。在河流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沙洲一般分布在凸岸。
【过关题组】
  (2014·荆州高一检测)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弯道地貌的判断)右侧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2)(河流侵蚀地貌的特征)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N岸侵蚀,M岸堆积
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区
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
D.其发展趋势是河流越来越弯曲
【解析】(1)选A,(2)选D。第(1)题,河水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M岸为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河谷较深,河床坡度较大;N岸为河流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河谷较浅,河床坡度较小)。第(2)题,在河道弯曲的地方,水流做圆周运动,受离心力的影响都要偏向凹岸;这种河段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该河道弯曲,不利于航行;这种河道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弯曲。
【互动探究】
(1)通过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按照现代理念最适宜建港口的是N岸还是M岸?
提示:港口要求港阔水深。河流M岸水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适宜建港口。
(2)适合人类居住的是N岸还是M岸?
提示:N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为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方法规律】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二、河流堆积地貌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
河流侵蚀物质被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会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具体分析如下:
2.图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位置: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警示】
(1)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2)河流地貌对聚落并非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侵蚀地貌不具备上述条件,对聚落没有什么吸引力。
【拓展延伸】河流堆积地貌及影响因素
(1)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
(2)三角洲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角洲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规律,因此,河流含沙量、海洋潮流作用、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地势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三角洲的发育。
①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就为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②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成长。
③海滨地区地势平坦,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微思考】
(1)河漫滩与河水水位的关系如何?试画图说明。
提示:
(注意:要画出洪水位和枯水位,河漫滩出露枯水位,被洪水淹没。)
(2)在山麓冲积扇地区,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分布规律,原因是什么?
提示: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物体的能力下降,因此山口多分布大的颗粒,越往下游颗粒物越小。
【过关题组】
1.读地貌模式图,回答(1)、(2)题。
(1)(河流堆积地貌的特点)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第(2)题,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流水沉积作用)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流水沉积地貌的分布)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沉积规律判读)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冲积扇)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
是(  )
【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沉积
(2)F E (3)C (4)B
【变式训练】(2013·辽宁学业水平测试)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步骤模拟实验: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步骤三: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冲积扇 B.海滩 C.沙丘 D.三角洲
【解析】选A。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模拟的是河流从山区流出山口的情况,地势变开阔,水流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备选要点】
河流地貌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水电站。
在河流上游,谷深水急,落差大,地质岩层比较牢固,可建水电站。
(2)城市和港口。
(3)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位置选择。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密度的不同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而进行的。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所以淘金要在泥沙沉积处进行。
课题:河流水系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提取三大信息:①地势的高低;②地形类型;③地形区。
【方法总结】
 流域地形特征的判读方法
(1)地势高低的判读。
根据河流流向,河流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
(2)根据河流的水系形态判读地形。
①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②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地。
(3)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判断地形。
①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另外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②河床较窄落差较大,则说明河流位于山区。
【针对训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A、B、C三个河段河谷分别有什么特点?
(2)河流A、B、C三个河段对应的沉积地貌是什么?
(3)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解析】第(1)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窄,呈“V”型;B河段位于河流中游,河流流速减小,侧蚀严重,河谷弯曲,河床不对称;C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谷更宽阔,呈“U”型。第(2)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出山谷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B河段位于河流中游,形成冲积平原;C河段位于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平原。第(3)题,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高东低;南北向支流注入,南部和北部较高,地势特征为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答案:(1)A:河谷窄,呈“V”型;B:河谷弯曲,河床不对称;C:河谷宽阔,呈“U”型。
(2)A:洪积-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C:三角洲平原。
(3)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河流侵蚀地貌
  活动
  点拨:河谷主要是外力——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但也有内力作用的结果。
张家界市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自西向东倾斜,落差较大,再加上降雨充沛,溪流发育,随着地壳抬升,溪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地形,河流两岸地势陡峻,水流湍急,河谷内多急流险滩。
河流堆积地貌
  活动
  点拨:通过此实验需要明确:流水携带物体的能力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携带物体的颗粒越大;流速越小,携带物体的颗粒越小。
(1)有。
(2)随着水流速度的减慢,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所以,从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颗粒由大到小分布。
(3)不能。因为实验中所用的细沙或者小米的颗粒大小是一样的。
(4)实验材料中的细沙换成颗粒大小不一的沙子。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活动
  点拨:聚落的沿河选址不仅要考虑地形、土壤、水源等要素,还要考虑洪水的威胁,而且聚落所处河流的位置会影响到它的发展。
(1)在河流上游,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气候寒冷,而A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由河流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而在河流中下游,由于河流水量大,容易出现洪水灾害,为避免洪水浸淹,聚落位置宜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