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3.河流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1)平原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山坡向冲积平原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温馨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归纳总结
1.河流地貌示意图
(3)利用河水水量及流速判断河段。
一般情况下,水量小、流速快的河段多是上游河段;水量较大、水流较慢的河段多为中游河段;水量大、水流缓慢、河面展宽的多为下游河段。
(4)依据人类活动状况判断河段。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河段,人类的活动较少;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人类的活动密集。
2.巧妙分析河岸侵蚀状况
(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该河谷 (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的知识。图示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沉积岩的分布特点为上层岩层新、下层岩层老。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岩层的对应关系,判断①岩层分布于②岩层的下方,形成较早,故A项正确;从河流断面看,②岩层的侵蚀程度比①岩层轻,B项错误;图中为断层,不是向斜谷地,C项错误;由于断层的存在,地质构造不稳定,建设水库会导致地震、湖水渗漏等问题,D项错误。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影响。当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时,河流的流速加快,河流的搬运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故A、C项错误;水位下降时,流速减缓,沉积作用增强,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B项错误;河流的下切侵蚀和侧蚀会使河道变深变宽,D项正确。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型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U”型
D.C处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答案 D
解析 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由于受到的流水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的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河谷多呈“U”型;B位于山口位置,往往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C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并且形成“V”型河谷。
(1)图中 (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底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推理、判断能力。现实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
沉积。由于距今2 300万年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流形成于
2 300万年以后,排除A项;根据地质过程推断,①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项;②处地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为三层,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项;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第(2)题,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项;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项。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北纬50°欧洲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项。
答案 (1)渭河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2)A
(3)散居 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
解析 第(1)题,对照图中地形可知分别为渭河平原、秦岭、黄土高原。第(2)题,图中甲处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河流冲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第(3)题,乙处为秦岭山地,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因而聚落分布比较分散,聚落的密度较小。
读图指导
1.判读河流的上中下游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
2.判读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的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2)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优势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
(1)甲处为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
(2)乙处为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如果能确保不被洪水淹没,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等等。
(1)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
(2)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境内,这一沙丘的规模仅次于卧龙大沙丘。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思路分析】 (1)判断凹岸、凸岸:图中甲是凹岸,受到侵蚀,坡度陡,需加固防御;乙为凸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开阔。
(2)判断流速大小:①是凹岸,流速较快,适合建设港口和河流主航道;②是凸岸,流速较慢。
【自我解答】 D
(1)图中,①处形成浅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⑤中,可能有温泉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③⑤两处河流横断面特征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处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2)②
(3)③处的特征:呈“V”型,原因是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⑤处的特征:呈“U”型,原因是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为背斜顶部,是受侵蚀而成的。②处河谷发育在断层上。第(2)题,②处位于断裂带上,可能有温泉。第(3)题,③处位于山地,河流下切严重呈“V”型;⑤处位于平原地区,河流侧蚀和堆积严重呈“U”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