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复习课
[2015·权威预测] 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将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以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关系为背景和核心,创设情景。题型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01 教材基础夯实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 、水、 、生物、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 、生物循环和 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作用,是自然环境的 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①大气
②岩石
③土壤
④水循环
⑤岩石圈物质循环
⑥有机物
⑦光合
⑧整体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 保持 的能力。
3.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
⑨性质
⑩稳定
[特别提醒]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的形成
2.地域分异规律
⑭热量
⑮低纬和高纬
⑯水分变化
⑰中纬度
⑱海拔高度
[易错易混]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各地域分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具有过渡性。
3.非地带性现象
(1)形成因素: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
(2)表现: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内部形成。
(3)应用:因地制宜。
2.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完全吻合吗?
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并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02 核心要点研究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知识必备
技法点拨
1.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和生物循环示意图等。
物质循环示意图能充分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因而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攻克该难点,同学们要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平时复习物质循环运动过程时,首先要把握其运动变化的方向,其次要注意运动和变化的循环性,并抓住循环的重点环节。
(1)地壳物质循环图
学法指导:重点理解箭头的方向和含义。如岩浆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的含义是外力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指向变质岩的箭头的含义是变质作用等。
(2)大气环流图
①热力环流图:
学法指导: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的影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的不同。
②季风环流图:
学法指导: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异。如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温暖湿润,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低温干燥。
③三圈环流图:
学法指导: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学习;理解高、中、低纬三个环流的高度不一的原因: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环流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高纬环流高度较低。
(3)水循环图
学法指导:①图中包含水循环的三种类型;②注意各箭头的含义,即水循环的环节。
(4)生物循环图
学法指导:理解各箭头的含义,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方法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关系的方法: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变化的方法: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影响的方法: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落实体验
1. [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 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该区域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缺乏,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现象。
【答案】 C
考点二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必备
1.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及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变化,陆地自然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热量和水分条件控制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200米。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技法点拨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个基本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全球雪线位置最高地区不是在赤道地区,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赤道地区降水量大,而赤道和副热带地区温度差别不大,消融量也差不多,因此赤道地区雪线高度比副热带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③坡度——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雪线位置越低;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就偏高。
④季节——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雪线下降;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雪线上升。
⑤气候变化——随“温室效应”的增强,山地的雪线在上升,山地冰雪储量减少,农业生态条件日趋恶化。
落实体验
2. [2013·海南单科,9]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由题干可知,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由图可知,北京喇叭沟门纬度比东北地区低,但海拔高得多,根据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可知,喇叭沟门因海拔高而存在白桦林,D项正确。
【答案】 D
03 经典考题研究
例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型例题】 [2012·福建文综,37(3)]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了解意图】 
考查内容:区域定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能力:从图和表中获取信息,描述地理特征;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归纳总结能力;结合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信息】 

[提示] 1.增大 增大 减小 2.动全身 减少 减少 增强 整体性
[答案] 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特别提醒】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例题】 [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了解意图】 
(1)本题以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的掌握,调动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2)本题以我国森林植被宽度在南北方向的变化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获取信息】
[提示] 1. 200~400 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 2. 变窄 逐渐减弱 减少
[答案] (1)A (2)D
【特别提醒】 
本题出错的原因是误把我国东部地区森林南北方向宽度的变化看成南北方向森林的变化,从而认为我国南北森林的变化: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主要是由纬度升高导致热量条件变化而造成的。而我国东部地区森林宽窄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主要是由受季风影响,从南向北水分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例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例题】 [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了解意图】 
(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
【获取信息】 
从横轴来看,自O至E,自然带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导致其变化的主导因素应为水分;从纵轴看,自O至F,依次为高山、山地、温带,导致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因海拔不同而导致热量的不同。
[提示] 1. 温带草原 2. 水分 热量
[答案] (1)B (2)A
04 学科素能培优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该类型的题目考查有以下两种类型:
规范审答系列6——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
解释地理问题
2.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
该类题多以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与自然带分布规律相关的问题,其答题思路为:
【热考秀】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指出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4)简述撒哈拉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角度说】 
1. 获取信息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确定出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同时要关注“分析”和“列举”等不同的设问形式。
(1)从甲图中可获取“该图是纵贯非洲大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2)从乙图中可获取“该图是从日本到我国新疆的剖面图,其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和“天山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信息。
(3)从乙图中C的位置可获取“C地位于山地的西坡,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等信息。
2. 调动知识
(1)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 思维流程
第一步:空间定位。甲图是从非洲北端到南端的一剖面图,乙图是从日本到我国新疆的剖面图。
第二步: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图确定自然带或分异规律。甲图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乙图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第三步:分析成因。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与降水量分布有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