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六 陈涉世家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六 陈涉世家

  • 格式:  PPT
  • 大小:  231K    23张
  • 时间:  2016-07

《陈涉世家》ppt课件1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陈涉世家》ppt课件15《陈涉世家》ppt课件15
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中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
十表
八书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记大事年月
记各种典章制度
记历代帝王政绩
记侯国兴亡
记重要历史人
物的言行事功
史记
注意字词读音
夏jiǎ 辍chuò 怅chàng
嗟jiē 鹄hú 戍shù
王wàng 罾zēng 烹pēng
恚huì 笞chī 蕲qí 徇xùn
銍zhì 酂zàn 柘zhè
谯qiáo 稷jì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者……也”:表判断。“少”:年轻。“尝”:曾经。“佣”,爱雇为人劳动。“辍”:停止。“之”:往。“垄”:田硬。“怅恨”:惆怅恼恨。“之”:助词,调整音节。“苟”:如果。“若”:你。“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也”,表反诘。“太息”:出声长叹。“安”:哪里,怎么。“鸿鹄”:即天鹅。
思考回答
(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2)为什么先写这段?”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发”:征发。“闾左”:秦代居里门左侧的平民;“適”:通假“谪”,责罚。“戍”:防守。“屯”:驻守。“次”:编到。“当行”:应差;“当”,值,承担;“行”(háng),行列,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一行。“为”:担任,当。“会”:适逢。“度”(duó):估计。“失期”:超过预定的期限;“失”,耽误,错过。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于是,就。“谋”:计议,商量。“亡”:逃亡。“举”:起事,发动。“大计”:重大的谋划,这里指起义。“等”:同样。“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也”:表判断。“当”:应该。“乃”:是。“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以”:因为。“数”(shuò):屡次。“谏”:直言规劝。“将”(jiàng):统率。“或”:有人。“爱”:爱护。“怜”:喜爱。“以”:认为。“为”:是。“诚”:如果。“以”:把。“诈”:假装。“为”:作为。“唱”:通假“倡”,倡导。“宜”:大概。“多”:数量大。“应”:应和,响应。“然”:正确。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乃”:于是,就。“行卜”:去占卜。“指意”:意图。“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然”:不过。“之”:代足下事。“念”:考虑。“威众”:在戍卒中取得威望。“耳”:“而已”的合音,罢了。“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朱砂在帛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帛”,丝织品;“王”(wàng),称王,成就王业。“罾”:鱼网,这里意为网捕。“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烹”:煮。“书”:字。“固”:本来。“以”:已经。“怪”:意动用法,以……为怪。“之”:代鱼腹中书。“间”(jiàn):乘间,暗中。“之”:往。“次所”: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祠”,庙堂。“篝火”:笼罩的火;“篝”,竹笼。“狐鸣呼”:装成狐狸嗥叫声呼喊。“旦日”:明天。“往往”:处处。“目”:看,注视。
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①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推翻秦王朝的起义。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吴广素爱人”:吴广平素待人仁惠;“素”,平素,一向;“爱”,爱护,加惠。“为用”:为其所用,意为愿意给他效力;“用”,效力。“将尉”:统率士卒的尉;“故”:故意。“数”(shuò):屡次。“亡”:逃跑。“忿恚”:使动用法,使……怒恨;“恚”,发怒。“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代吴广。“其众”:那些戍卒。“果”:果然。“笞”:用鞭、杖、竹板等抽打。“剑挺”:剑脱出了鞘;“挺”,脱出。“夺而杀尉”:夺过剑杀了尉;“而”,连接的前后是承接关系。“佐”:佐助。“并”:一起,一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部下众戍卒;“徒属”,属众。“公”:对人的敬称。“当”:应当。“借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首;“借”,即使;“第”,仅,“令”,使;“毋”,不。“而”:表示转折,但是,“固”:必定。“十六七”:十之六七,十个当中有六七个。“壮士”,勇士;“举”,立;“大名”,崇高美好的名声。“宁”(nìng):难道。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敬受命”:谨听尊命;“受”,接受。“乃”:于是。“从民欲也”:这是依从民众的愿望;“也”,表示解释。“袒右”:解上衣露右肩。“为”:制,筑。“以”:用。“立”:指即位。“为”:作,当。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收而攻蕲”:收聚大泽乡起义的人众,攻打蕲县:“收”,取,收纳。“下”:攻陷。“乃”:于是,就。“将”(jiàng):率领。“徇”:夺取。“以”:这里表地域界限。“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纳兵员。“比”:等到。“乘”(shèng):车辆。“骑”(jì):骑兵。“卒”:步兵。“守”:郡守。“令”:县令。“守丞”:辅助守令的主要官吏。“谯门”:城门洞里。“据”:占有。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老”:掌教化,帮助令丞推行政令的助理官。“与”:全。“会”:相会。“计”:商量。“身”:亲自。“被坚执锐”:披坚甲,执利兵;“被”,通假“披”,穿着。“伐”:征讨。“无道”:暴虐,没有德政。“诛”:讨伐。“复”:恢复。“立”:建立。“社稷”:代国家。“宜”:应当。“为”:作,当。“号”:名称。“为”:是。“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张”,大,使张大。“刑”:惩罚。“杀之以应陈涉”:杀其长吏,以此响应陈涉;“以”:用;“应”,响应。
1 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2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 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部分(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总结与扩展
一.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为 ①作,当。“若为佣耕。”②担任。“为屯长。”③是。“号为张楚。”④作为。“为天下唱。”⑤制,建造。“为坛而盟。”
行 ①(háng)行列。“皆次当行。”②做,进行。“乃行卜。”③行进,行军。“行收兵。”
次 ①编列。“皆次当行。”②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 ①值,承担。“皆次当行。”②应该。“不当立。”③在,正当。“当此时。”
举 ①起事,发动。“举大计”。②立。“死即举大名耳。”
二.实词总结(在文中只有一种解释者不列)
之 ①往。“辍耕之垄上。”②助词。“怅恨久之。”③的。“鸿鹄之志。”④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
  以 ①因为。“扶苏以数谏故。”②认为。“或以为死。”③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④用。“以激怒其众。”⑤表界限。“徇蕲以东。”⑥已经。“固以怪之矣。”
  也 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乃 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 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 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
三.虚词总结
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思考:
2(1)起义的导火线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①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