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八 与朱元思书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八 与朱元思书

  • 格式:  PPT
  • 大小:  1.32M    32张
  • 时间:  2016-07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20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20《与朱元思书》ppt课件20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富春江
风光
富春江
风光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关于六朝骈体文
唐: 称时文(与古文相对)
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
清: 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
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
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
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
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朗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轻快)
(舒缓)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慨叹、平缓、轻慢)
(惊叹)
(轻松、欢快)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 邈
yùn

piāo dàng
fù shì
Xuān miǎo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
líng
yīng
piǎo bì
héng kē
鸢 和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
yuān
hè míng
lì tiān
xī xīn
jīng lún
kuī gǔ
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2 分析结构,归纳内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指烟雾。
同样的颜色。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完全消散
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急流的水
—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清澈
2、湍急
侧面描写
比喻
水色——水皆缥碧
水深——千丈见底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张
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1、视觉
2、听觉
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劝友
归隐
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结 构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具体写:“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具体写:“奇山”
“看” (高山,寒树,横柯,疏条)
“听” (泉响,鸟鸣,蝉噪,猿啼)
返回
上页
下页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讨论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
结构美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语言,结构,立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
美好自然,纵情山水
骈体文,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积累卡片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得的一种写景技巧是什么?
2、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