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九 捕蛇者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九 捕蛇者说

  • 格式:  PPT
  • 大小:  596K    26张
  • 时间:  2016-07

《捕蛇者说》ppt课件16(26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捕蛇者说》ppt课件16(26页)《捕蛇者说》ppt课件16(26页)
捕 蛇 者 说
作者:柳宗元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捕 蛇 者 说
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俗叫长虫。
如:蝮蛇.蟒蛇.山蛇.响尾蛇.眼镜蛇等.
学过的成语如:
《辞海》中这样给蛇解释: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虎头蛇尾.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作者简介: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写的。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个被编管的“罪人”,心情十分郁抑。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并以著文的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愿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苦的记叙,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殴阳修
王安石
曾巩
《马说》
《捕蛇者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惠崇〈春江晚景〉》
《醉翁亭记》
《伤仲永》.《泊船瓜洲》
啮(niè) 腊(xī) 挛(luán) 踠(wǎn) 瘘(1òu) 疠(lì) 嗣(sì) 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ó) 曩(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ou) 熙(xī) 俟(sì) 夫(fú) 当(dàng)其租入 几(jī)死者数 (shù)矣 死者相藉(jiè)谨食(sì)之
第一段: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讲析课文第一段:
1.本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蛇的哪几方面内容?
①产地
②体征
③毒性
④功用
2.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异”
剧毒
3.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呢?
它给我们暗示了什么?
蛇可以“当其租入”。
4.在介绍蛇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交代人们捕蛇的缘由的时候,又是采用哪种表达方式?
前者用的是说明,后者是用叙事。
5、段意:本段主要说明了蛇的剧毒及其特殊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它暗示租税比蛇还要毒。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译文
(一) 永州的山野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医治的办法。然而把它捕捉来,把它的肉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蜷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毒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毒蛇的人,让他们捕蛇来抵他应交纳的租税。永州的百姓都争着去干捕蛇这差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
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阅读第二.三段,注意下列词语:
好像

你的


怨恨
毒害
好处
几乎,差点儿
多次
表情
悲伤
讲析课文第二.三段
1.蒋氏“貌若甚戚”的原因是什么?
“三个死”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沉重的灾难。
2.第二段第一句中,“专其利”的“利”如何理解?
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
3.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有何
作用?
第二段主要内容: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这一段写作者向蒋氏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
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有个姓蒋的人,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三)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
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
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
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
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
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
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
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
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
(四) 姓蒋的人更加悲伤了,眼泪汪汪地说:“您是要可怜我,使我能够活下去吗?可是我干这差事遭遇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如以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人定居在这里,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出产的东西全部交了税,他们家里的其他收入也都交了税,他们哭着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倒毙在地;他们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常常是死去的人叠压在一起。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乡邻,现在十户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乡邻,现在十户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乡邻,现在十户中难得有四五户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然而我却因为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的村子,就到处乱闯乱嚷,到处冲撞毁环,吓得人们哭天喊地,就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来,看看那瓦罐,我的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它,到时候把蛇交上去。回到家后,我就可以香甜地吃我田地里收获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大约一年里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只是两次;其余的日子,我就可以平安快乐地度过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险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比起我那些死去的乡邻们已经是要晚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难过了。孔子说:“苛刻的赋税徭役比老虎还凶暴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可信的。唉!谁能知道赋税的毒害要比这毒蛇更厉害!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捕蛇者说》,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百姓的实情。
捕蛇者说
结构
一(1) 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并交代了永州直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二(2-4)通过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
三(5)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毒 ”字贯串全文
(1)概写蒋氏三世捕蛇的遭遇。
(2)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的诉说。
实词总结 为:①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写。“故为之说”。 已:①止,治愈。“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岁赋其二”。 ②赋税。“孰知赋敛之毒……”
入:①交纳。“当其租人”。 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胜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你。“若毒之乎?”
得: ① 捕得。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得到。“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考察。“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毒: ①痛恨。“若毒之乎?”
②有毒的。“呼嘘毒病”。
③毒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①使……活(下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通“饲”,喂养。“谨食之”。
虚词总结 之: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 “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 “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 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表递进,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表转折,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号呼而转徙”。
以:①用,拿。“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来,用来。“故为之说,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可以已大风……” 焉:①兼词,于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 “叫嚣乎东西”。 于:①在。“吾祖死于是”。
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一、生存情况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二、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 哗然而骗,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三、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