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浣溪沙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浣溪沙

  • 格式:  PPT
  • 大小:  510K    25张
  • 时间:  2016-07

《观书有感》《浣溪沙》《如梦令》ppt课件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观书有感》《浣溪沙》《如梦令》ppt课件1《观书有感》《浣溪沙》《如梦令》ppt课件1
观书有感
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你知道流传下来的一句成语吗?
源头活水
它的意思是:
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 词
1 方塘:方形的水塘,诗中指书。
2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3 渠:它,指水塘。
4 如许:如此,这样。
5 为:因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写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
诗歌览赏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晏殊
《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晏殊简介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品词明意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品词明意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总 结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诗词赏识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其夫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 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词欣赏析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
关于“词”的常识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夏季 黄昏)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藕花”“日暮”)
(常记)
(常)
(愉快、欢乐)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沉醉)
思考与讨论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