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合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语文版七年级上合集

  • 格式:  DOC
  • 大小:  102K    17张
  • 时间:  2016-07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同步练习合集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6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情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初读
①播放朗读视频
②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③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④分角色朗读(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⑤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2、解读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朗读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②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③教师针对字、句理解质疑,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   ④翻译全文。   

3、品析
1、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同 步 练 习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    )       家圃(    )      睨(    )
忿然(    )       酌油(    )      颔(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但微颔之(    )
(3)无他,但手熟尔(    ) (4)尔安敢轻吾射(    )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尔安敢轻吾射”)
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手熟”)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以我酌油知之”)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教学后记


27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知识: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能力:品析课文,展开想像,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3、情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同学们,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延伸:
学生查阅长江三峡的现状的资料
同 步 练 习
一、达标训练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曦月            ②沿溯阻绝       ③素湍
④绝             ⑤飞漱           ⑥属引凄异
2.解释加粗词。
①夏水襄陵:      ②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沿溯阻绝:      ⑤乘奔御风:     ⑥绝 :
⑦霜旦:          ⑧属引凄异:
3.填空。
《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4.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                      春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
④清荣峻茂                      冬
 
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划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______字通______字。
3.试就第二段文字内容,大概计算一下船速。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粗词。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林寒涧肃

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法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蔡勉旃的诚信品质和戴震的质疑精神。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学习《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导入课文 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设计说明】此问题的设置在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会让借钱者打借条,以防不测。进而在学习文章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因为蔡勉旃所具备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才会让他的朋友在寄放钱财时放心地不立字据。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 (二)感知课文 1.提问: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归纳字音并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旃 璘 券 亡 辇 2.提问: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3,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可使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三)解析课文 1.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重诺责,敦风义”) 2.提问学生: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友人“寄千金,不立券 重诺责 (侧面烘托) 敦风义 言:“券在心、不在纸” 行: “召其子至,归之” “卒辇而致之” (正面描写) 【设计说明】记人的作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而这篇课文虽短,却是一篇思路清晰、写作手法多样的写人文章,值得一提。 (四)探究主题 1.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题:“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2. 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3.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4. 老师小结
目的: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勉励他们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 二 课 时
学习《戴震难师》
教学过程:

导入: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一、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二、质疑
 1、根据学生的情况,拟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三、理解  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同桌议论、发言)
归纳:学习要敢于质疑,才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才能不断进步。  
2、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是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 步 练 习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二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陌 上 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
(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第 二 课 时

4、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罗敷采桑、罗敷拒诱。(板书)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描写) 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4) .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 肖像 )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动人。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             
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

(7). 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8).罗敷丈夫真是身居高位吗?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使他自形惭愧,不敢纠缠,以此压倒对方,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

(9)、总结罗敷形象
罗敷是一位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