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语文版七年级上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单元导读】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诗歌散文更是珠玑满盘,流光溢彩。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包括三篇古代散文:《〈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和《伤仲永》;两篇古代诗歌:《木兰诗》和《古诗五首》。学习《〈论语〉六则》,从中可以懂得应该怎样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读了《伤仲永》之后,你会从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中,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读完《木兰诗》,你会为木兰那种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的壮举而振奋不已;《诗五首》则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了诚挚的友谊,寄语殷切,情意悠长。
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窗口。学习古代诗文,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对待这些古代作品,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分析,取其数理化,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口语交际】
——交谈语文学习体会
一、学习重点
结合《(论语)六则》和《伤仲永》两篇课文,侧重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谈进人中学以来学习语文的感受或体会。
二、口语交际指导
1.结合《{论语)六则》《伤仲永》两篇课文,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积极发表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应有的学习态度。
2.说话要清楚、连贯、有一定主题,或谈学习方法,或谈学习态度,或谈作文苦乐等。
3.态度诚恳,虚心学习他人长处,注意总结积累,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三、口语交际范例
生平最怕作文,老师出题,我常抓耳挠腮;苦思半天,最后常是东拼西凑,张冠李戴,草草应付老师完事。
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校园,作文课在不知不觉中生动起来,老师要求我们多观察,多积累,写自己身边的事,抒自己真情实感,那天我和妈妈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恰好有作文课,我不假思索地把此事写进了作文,没料到,那篇作文竟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可是生平第一次啊!
从此,每次作文,我总是写所见所闻所做的事,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文章连连获奖,校报、市报也多次刊登,这一次次作文练习的成功,更增强了我练习作文的信心。
现在想来,作文其实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关心生活,投人生活,留心观察,平时积攒的作文素材多了,作文时就不怕无话可说了,同时,只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技巧,广泛阅读书报,你一定会妙笔生花的,不信,你就试试!
【口语交际练习】
1.和别人交流英语或数学学习体会和方法。
2.[医院交款处前]
阿姨:喂喂,小伙子,你怎么加塞呀?你没长眼睛啊!看不见大家都在排队吗?
小伙子:你算老几,少管闲事!
谷阳:叔叔,大家都着急看病
[妈妈气喘吁吁地赶来]
妈妈:女儿,这么多人,咱别排队了,我带你去找熟人,直接拿药算了。
谷阳:妈妈,你不能这样,   。
妈妈:好吧,听你的。
老爷爷:这小姑娘真是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学生。
谷阳:   。
(1)在这段话里,谷阳坚持了哪两种观点?

(2)对话中有两句话不得体,请在原句下面用横线表示出来。

(3)对话中有句话不简明,请你找出写在下面。

(4)文中横线上应该填上谷阳说的话,如果你是谷阳,应该怎么说?

参考答案:1.只要谈出一个方面即可。 2.(1)要自立;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2)①你没长眼睛啊!②你算老几,少管闲事。(3)这小姑娘真是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学生(或老爷爷的话)(4)此题答案不确定,如“按先后顺序”“不能走后门”或“谢谢夸奖”等等之类的话即可。
【写作】
——改写《木兰诗》
文言文的改写不同于翻译。就初中生而言,改写时应根据原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原文的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充和改动。翻译文言文要求学生忠实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把话说通顺即可。改写则允许学生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适当扩充故事情节使其更详细具体。改写的语言要尽可能明快、生动、个性鲜明。通过改写,达到创新作文的目的。
《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舞台和银幕。你可以参考有关戏曲、动画片等,将《木兰诗》改编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作文思路:塑造木兰的形象是改写的关键,可根据改写的需要,运用适当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木兰的特点描写来烘托、渲染,以使改写生动、鲜明。
【例文评点】
改写《石壕吏》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了。
村中断壁残垣,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前去。
房东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还有一个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他们衣着破旧,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
由于一天的奔波,诗人和衣躺在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村中一阵犬吠,随着街上响起了急促的打门声和叫骂声。杜甫被惊醒,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听着外面的叫骂声和哭喊声,他知道又是抓壮丁的来了。
这时,诗人看见房东老头儿披着衣服,翻过院墙逃走了。接着破旧的大门被拍得叭叭乱响,“开门!开门!人都睡死了吗?”凶狠的叫骂声使人心惊肉跳。老太太哆哆嗦嗦地走到门口,颤抖着双手拉开了门栓。
差吏们进来了。他们凶暴地向老大大吼叫着;“你们家的男人呢?叫他快出来!”老太太哭泣着向差吏们哀求道:“长官,我家里原有三个儿子,现在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最近小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唉,死了的,也就完了,不再受罪了。我活着的,先混吧,说不上哪一天也……您可怜可怜我这……”
“老东西,哆嗦什么!我问你,你家还有什么人?”一个差吏打断她的哭诉,怒喝道。
“就剩下吃奶的孙子了。儿媳因此忍苦守寡,为的就是这一根苗……”
一个差吏没听老太太说完,就挥动鞭子,要往西屋里闯。
老太太眼看哀求无用,媳妇就要被抓走,只得把心一横,拦住差吏说:“老总,我们媳妇她,她连一条完整的裙子都没有啊!怎能出去应差!你们一定要人,我老婆子虽然老了,给军队做饭烧水还能应付。你们就带走我吧!我现在就跟你们走,也许还来得及到河阳给军队做早饭呢!”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带着老太婆走出了院子。惨淡的月光下,老太太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哭着随差吏们匆匆而去。
杜甫目睹了这一幕,再也没有睡意了。
夜渐渐深了,小小的村庄万籁俱寂。然而在诗人的耳边,仿佛仍回响着老太太凄楚的哭诉声,西屋里也像隐隐传出了呜咽声……
天蒙蒙亮了,老头悄悄地溜进家门。当他听到老伴儿被抓走的消息后,不禁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杜甫能用什么话语安慰他呢?诗人只是默默地送给他少许零碎银子,使又匆匆地跨上了旅程。
〖点评〗
《石壕吏》是一首杜甫杰出现实主义的叙事诗,改写后的故事使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差吏的凶狠和蛮横,老妇人的凄苦和无奈。想像丰富,内容具体,描写细致,体现了改写文言文的大胆创新的特点。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燕山(yan) 胡骑(ji) 机杼(zhu) 环谒(ye)
B.华歆(xin) 邑人(yi) 优劣(nie) 泯然(min)
C.军帖(tie) 可汗(han) 朔气(shuo) 城阙(que)
D.宦游(huan) 曲阑(lan) 云鬓(bing) 辔头(pei)
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字词。
①诲人不倦(   )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③朔气传金柝(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3.下列各句中的数目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分别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仲永生五年
C.军书十二卷
D.又七年,还自扬州。
E.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按要求填空。
①如果你的一个同学被其他人误解了,但他并不生气,仍像从前一样去宽以待人,你这时就可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六则》中的一句话来表扬他。这句话是“    ,    。”
②《木兰诗》中的“   ,   ”两句揭示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
③你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引用王勃的两句诗“    ,    。”来和他共勉。
6、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⑴默而识之(  )
⑵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⑶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  )
⑸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尊君在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二部分:
     (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9.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
10.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
11.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5.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6.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A 在不?”答曰:“待 B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C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将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19.将“君”、“尊君”、“家君”正确地填人文中的A、B、C处。
依次是:
20.找出描写友人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

21.友人为什么会遭到元方的驳斥?你赞同小元方的做法吗?

22.你如何看待“信”和“礼”?

     (三)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23.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4.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26、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四)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2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2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29.“敝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是艺术的   。
3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    。
3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3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第三部分:写作
学了《伤仲永》后,我们无不为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而感到可惜。如果方仲永及其周围的人是另外一个样子,现在的方仲永又将如何呢?请以《夸仲永》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1.A 2.①教导②相符、相当③北方④回头看 3.AC 5.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⑴知识⑵仲永⑶仲永写的诗⑷元方⑸书具 7.D 8.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9.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0.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1.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2.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13.A 14.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6.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7.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9、依次是:尊君、君、家君 20、友人便怒;友人惭 21、因为友人无信无礼;“信”,是立世之本,友人无信还无礼,小元方据理反驳,做得好。 22、“信”是立世之本,“礼”是做人之本。 23.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24.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25.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26.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7、闻 28.暗,春夜,故园情 29.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像。夸张(注意“满”字的作用) 30.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31.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 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