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5张
  • 时间:  2016-07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隆回县雨山中学 陈松
教学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克·吐温及其主要作品,扎实掌握文中出现的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体会马克·吐温的创作风格。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本文高超的叙事艺术,在事件中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第一次”的意义,提高热爱文学,勇于实践的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富翁》等。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美国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和自由,抨击美国种族主义对黑人的迫害和美帝国主义对外的侵略和扩张。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
朗读的基本要求:
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⑵.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马克·温的语言风格。
⑷将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马克·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

在编报的同时,马克·温还做了哪几件事?

作者编的这期报纸产生了什么影响?
叔父对“我的尝试结果”持怎样的态度?
请用简要的语言谈谈初读这篇课文的感悟。
Ⅱ预习自测
给加点的字注音。
粗糙( ) 滑稽( ) 撰文( ) 戏谑( )苛责( )诽谤( )
煞费苦心( ) 猝不及防( ) 言简意赅( )
乳臭未干( ) 趾高气扬( )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ng) 单 编(jí) 出奇( zhì)    胜
俗不可(nài) (guā) 目相看 盛气( líng ) 人
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利用工具书将不明白含义的成语找出来,整理到题后空白处。
⑴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 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
⑵我想,用 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
⑶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 一向使女人着迷。
⑷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 、措辞辛辣的脚注。
⑸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的 。
⑹当他看到要找的竟是个 的小孩子(他那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
⑺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 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⑻ 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 ,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少年时代的马克·吐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章文章语言有何特色?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文本理解
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哪儿得到了体现?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质疑。请立足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进行筛选归纳,提炼有效信息。)
你认为少年时代的马克·吐温还具有哪些品质?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探究点二 综合探究
1.“我”嘲讽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分别是“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你能谈谈这事为什么吗?
(解析指导: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细节之美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请思考:作者嘲讽他们的原因和目的相同吗?与他们的身份或所作所为有关吗?)

2.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马克·吐温的创作风格,其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在掌握其上下文大意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并认真分析。)

Ⅲ文本拓展
按语:比较两位文学大家在童年有说明共同的性格特征。
1937年,金庸13岁,就读于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在当年同窗的印象中,金庸不仅“数理化成绩优异”,而且“英语、国文更是出色,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高才生,竟有过被学校开除的经历!那是1941年,金庸在浙江省联合高中读书。那时学校办有一个壁报,是金庸练笔的一个园地。壁报就设在校图书馆的走廊里。一天课余时间,壁报前忽然挤满了人,争看一篇题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讲的是一位名叫阿丽丝的小姐来到一所学校的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如果……你活得不耐烦了,我就永远叫你不得超生……如果……”眼镜蛇时而到教室,时而到操场,时而到寝室,学生被吓得纷纷逃避。同学们一看便知道,“眼镜蛇”所讽喻的是学校的训导主任。这个训导主任戴眼镜,讲话时常夹着“如果”两字,因为对学生不近情理,人人对其讨厌而远之。金庸借文中阿丽丝之口说出了学生想讲而不敢讲的话,自然令同学们拍手称快。但对号入座的训导主任却发怒了。几天后,校方宣布将金庸开除。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糙( ) 滑稽( ) 撰文( ) 戏谑( )
编(jí) 逻(jì) 通(j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行军的路上,突然一场大雨倾盆而至,让人猝不及防。
B我们写作文时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C他总是如此,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D日本竟然妄图篡改曾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3.马克·吐温, 国作家,主要作品有 、 、 、
、 。
4.文中说“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堂小结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报纸的销量大增,从中透露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要特别重视领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课堂评价:

最新励志故事
名人童年故事大探秘
⑴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她的老公逊色,她不仅从小就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而且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四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的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⑵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起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地培训他,顽皮的他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能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⑶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级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⑷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既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 曾经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文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